酸酸辣辣爽爽,开门见山石榴黔之味

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

米其林餐盘

上海米其林餐盘餐厅

山石榴

餐厅装潢融合了西式时尚,

选用多种贵州辣椒炮制菜肴,

为食客提供地道贵州菜。

比云南小众,比四川魔幻,在开门见山的贵州大山里,生活着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等众多少数民族。细入探索时,便可发现这里处处布满新奇,一步一景都充斥着自然与人文的胜景。好比漫山的山石榴,即李白写下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里的杜鹃花,现是贵州省花,喜酸性土壤,挺巧的,呼应上了黔菜之精髓。

提及民族时,无数鲜活而又正在快速流失着的文化也随之被人们看见。喀斯特地貌下的习俗、寨子里的饮食、穿上身的蜡染印记,点滴间促成了上海米其林餐盘餐厅「山石榴」走进楼宇都市、勾勒苗人文化的最好载体。

黔之味,贵在地界的乡愁里

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人的智慧吃食。尤其是在地势复杂的贵州,虽算不上家家富裕,但在各城各县的村寨里,勤劳的劳动人民凭借着当地的资源,用一道道冠名地区的菜,让他们的家乡逐渐在我等吃客心中闻名遐迩。

山石榴,将它们一一收录进了自家的菜单,一本浓缩版的贵州地理美食图鉴,让在外打拼的游子一口就能尝出那么些乡愁的味道。

第一站:凯里·苗家酸汤鱼

苗族导演毕赣在电影《路边野餐》里记录了贵州凯里绵延不绝的山峦,让风景更生动的,是在路边吃酸汤鱼的居民们。

当地人爱吃酸一事,起源于旧时盐品的稀缺,由于运输成本问题,盐成了居住在深山腹地中的苗侗族人们奇缺的东西,以酸代盐祛湿寒,刺激食欲是他们想出来的好法子。在如今的黔东南自治州,有句老话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每家必备的酸菜坛子里,腌制着各种市面上有的没的食材,可以说是万物皆可酸。而在众多酸菜里要找一道最负盛名的、也最能代表贵州的,当属凯里的酸汤鱼。

红酸宜下火锅,米汤发酵的白酸用做素食。制作红酸汤鱼,得先用毛辣果,也就是西红柿和新鲜红辣椒一起打酱,放入坛子发酵成酸汤底料。待要吃时捞些加水煮开,放入葱姜调味料和木姜子,加入稻花鱼,即可成就一锅极品美味。山石榴用的是江团,鱼片滑嫩刺少,先喝汤,再吃鱼,记得鱼要配云贵地区饮食的最佳助攻“蘸水”吃,那才叫是天作之合。

第二站:毕节·爆浆小豆腐

都说依山傍好水,才能做出好豆腐。江南有石膏豆腐,四川有沙河豆腐,那毕节的豆腐在此处也必须有姓名。位于贵州西北部的毕节,西邻云南,北接四川,境内近两百条河流分别流入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重要水系。多水源、好水质的环境,让毕节人将豆腐发展成了当地的财富密码。

山石榴的爆浆小豆腐是云贵川地区的一道名小吃,相对往常的香煎豆腐多一道泡苏打水的步骤,豆腐外层烤熟后,内层依然保留了浆液质地,与炸牛奶的结构有点相似。可以先尝一口原味的,满口的豆香味令人欲罢不能,蘸料配的是贵州当地的辣椒干碟和上海当地爱吃的甜面酱,算是梦幻联动了。

第三站:花溪·牛肉粉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黔游日记》里曾写到:“大溪自西南峡中来。有村在东峰之下,曰水边寨。”这里说的就是山清水秀的花溪了。牛肉粉,作为花溪当地人挚爱的吃食,选的是上等的黄牛肉,肉片切得要薄,多髓牛骨熬出的汤头很清,爽滑的蒸汽米粉可以搭配泡菜萝卜或者自行添加糊辣椒,不图别的,就单点这碗粉就能妥帖一顿简单又满足的工作午餐。

第四站:贵州百姓家·腊肉

若有幸拜访过贵州农家,就会发现百姓家里的火坑上总是吊着那二排排、一层层的肉块,那便是贵州当地最具烟火气的土特产腊肉了。香肠、血豆腐、腊肉被依次码齐在笼,犹如从村寨居民家里带进城市的馈赠,盐巴、花椒、辣椒、肉香的滋味,浓郁厚重,承载着关于时间与风土的产物,下饭亦或下酒皆是极品。

千种滋味的辣椒里,是万般风情的贵州

在贵州,人们常说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若说吃酸是因为旧时缺盐留下的舌尖记忆,那吃辣必定是因为当地潮湿多雨的天气了。吃辣一事,可以让身体血液加速,汗腺迅速张开,从而起到散寒除湿的作用。长此以往,辣椒便成了当地桌上必不可缺的食物,各种辣椒,不同辣度辣感,应有尽有。关于贵州之辣,在山石榴的菜单上,也能窥见其在当地饮食体系中足够深度的饮食规模。

土灶烧辣椒(爽爽烧椒鸡)

一道饱含儿时味道的烧椒鸡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地秋收时的热闹场景。农村人喜欢用石钵配以石棒擂碎各种辣椒及食物,从家中小院里采来的青线椒被埋进烫烫的柴火灰里被烤熟,烧好的辣椒被整根入钵,加盐、豆豉、生姜、蒜瓣,用石棒来回擂动,佐料也就擂进到辣椒味道里面去了。吃时再把煮熟的土鸡和烧椒拌在一起,鲜辣咸香的木炭味烧椒,配上爽口多汁的鸡肉块,是就算被辣到满头大汗也忍不住要再下一筷的过瘾美味。

遵义子弹头(豆豉回锅肉)

或许,酸辣是人们印象中关于黔菜最具代表性的当道至味,但其实香辣也是贵州菜的一大特色,好比用子弹头炒的回锅肉吧。用的是贵州辣椒里的顶级辣代表:遵义朝天攥,与川式回锅肉不同,肉片更厚,山石榴的特色豆豉味更香,如正中下怀,打包豆豉回家再返工做些新菜也未尝不可。

还有糟辣椒、糍粑辣椒、

大方县鸡爪辣、遵义灯笼椒…

黔菜的灵魂,是辣椒。辣椒里的千般滋味,也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透露着当地人才懂得的人生况味。

糟辣小炒肉,糟辣椒透出的香辣嫩咸酸,辣味不强但又很复合,颇为安稳。

贵州辣子鸡,与糍粑辣椒惺惺相惜。

宫保板筋,得味于国内下饭神器原料的大方县鸡爪辣,与店内的青椒荷包蛋一样,并属日常一日三餐四季里的下饭菜行列。

从茅台镇开始

喝点小酒,寓意日日是好日

黔北的茅台镇因酱酒而声名远扬,但贵州省优秀的地理位置加之少数民族人民精通的酿造工艺,让当地的酒文化精彩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等外行人的认知。如董酒、习酒、青酒等中国名酒外,刺梨酒、黑糯米酒、金樱子酒、江大曲等粮食酒也各具着民族智慧的特色醇香味。

山石榴的酒:苗寨阿哥苗寨阿妹刺梨太阳酒

夏天若来山石榴搓酒,下酒菜环节总能给你安排明了了。炸物藕遇小肉肉,水油抽的干净,只剩片片酥脆随着牙齿的摩擦,带动耳边的香脆进行曲。撸串就选铁签烤肉,猪牛两种选择,一口一串蘸辣椒面,对酒聊天,当属夏天最应有的休闲生活氛围感。

朋友很爱餐前送的那碟酸萝卜,就牛肉粉、解烧椒的辣、中和口中的麻,由始至终贯穿了整顿饭。临走与服务员提起,对方二话不说便免费打包一份给回家下酒下菜吃,像是去到苗寨做客带走伴手礼一样的感觉。我想这个夏天,若太热,不妨就去到贵州避暑、尝酸、吃辣、喝酒吧!想必神秘的村寨里还有更多新鲜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让我们再次开拓中华饮食的眼界…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unsplash

本文作者:Joyii

一名在生活中摘星,

在旅行中搜罗美食的普通食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zc/9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