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科技部ldquo固废资源化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医院订阅哦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号)、《关于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等20个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资便字〔〕号)等文件要求,现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3个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年1月22日至年2月5日。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

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及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

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执行期从年至年。年拟部署不超过40个项目,国拨经费概算约9.5亿元。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4-5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需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持专项数据共享。除指南中有特殊说明外,对于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对于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如指南方向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该指南方向只支持1个项目,但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如满足必要的条件,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指南中有特殊说明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本专项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

固废资源化利用基础科学问题

(基础研究类)

1.1.固废环境资源交互属性与风险调控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固废产生、消纳及利用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研究固废产生、储运、处置全过程特征污染物释放、迁移规律及环境效应;研究毒害成分阻断原理及多元组份协同调控机理;构建固废资源化全过程风险评估体系和综合调控技术方法,形成固废环境资源交互属性与风险调控理论基础。

考核指标:阐明大宗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时空分布规律与差异特征,揭示5类及以上典型大宗高危害性固废产生及资源属性的影响机制;建立涵盖《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0大类以上危险废物指纹特征的数据库;建立特征污染物和毒害组份释放、迁移和累积的定量化表征模型,估算准确率达到80%以上;提出典型特征污染物与毒害组份转化调控及阻断新理论,开发2-3项多组份特征污染物无害化调控新技术;形成固废环境交互属性判别标准与资源化全过程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篇以上,编制国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

2

重污染固废源头减量与生态链接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类)

2.1.磷资源清洁利用与重污染固废源头近零排放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中低品位磷矿非常规体系清洁反应及磷石膏源头减量技术,研究高效分离与磷产品调控技术,研究中低品位磷矿清洁利用过程钙硅等伴生组份协同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技术和产品,研发中低品位磷矿清洁利用全流程优化集成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2-3套不同技术路线的中低品位磷矿磷酸清洁生产技术及装备,其中须涵盖非湿法生产技术,磷酸中P2O5综合收率大于75%,重污染固废源头减排率大于90%(以传统硫酸法浸取28%P2O5磷矿排放废渣量为基准),磷资源中钙硅等伴生组份综合利用率大于95%;针对不同技术路线,建成2项万吨级/年(以%P2O5计)规模的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运行,重污染固废实现近零排放;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2.2.典型重金属冶炼危废源头减量及全过程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铜冶炼、锌冶炼行业,研究重金属危废非常规冶炼源头减量技术,研究中间物料矿相调控与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废酸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重金属尾渣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技术,研发冶炼过程典型重金属危废源头减量及全过程控制成套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针对铜冶炼过程,建立1-2套经济合理的典型重金属冶炼危废全过程控制成套技术,铜冶炼烟尘、渣泥等返回利用率大于95%,全过程危废削减70%以上,实现尾渣利用与安全处置,建成10万吨级/年规模的铜冶炼生产过程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实现典型危废全过程控制和稳定运行;针对锌冶炼过程,建立1-2套经济合理的典型重金属危废源头减量成套技术与装备,锌冶炼铁渣源头减排量大于98%,过程废酸利用率大于80%,实现尾渣利用与安全处置,建成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本指南方向拟部署项目2项,针对铜冶炼和锌冶炼行业分别部署1项。每份申报书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行业进行申报。

2.3.钢铁行业钒钛冶炼废渣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钢铁行业钒钛冶炼废渣源头减量重大需求,研究钒钛特色资源非常规体系反应分离过程,研究钒钛冶炼废渣短流程源头减量技术,研究钒铬等伴生组份高效分离与高值利用技术,研发尾渣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成套化技术及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1-2套钢铁行业钒钛冶炼废渣源头减量成套技术及装备,钒钛冶炼废渣源头削减70%,钛、钒、铬回收率大于80%,获得3-5种钒、钛、铬高值化产品,全过程重金属污染实现近零排放,建成2-3项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特色尾渣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尾渣实现全量化利用,建成10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运行;构建固废源头减量-尾渣规模化利用一体化技术体系;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规范(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2.4.钢铁化工多产业典型固废耦合利用生态链接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钢铁、化工多产业共生园区物质代谢及转化规律,研发产业共生大数据管理技术与应用平台;研究多产业渣尘在线协同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不同行业典型固废有价组份耦合提取及跨行业协同利用技术;研究多产业典型固废耦合制备海洋工程材料、环保材料等高值化材料技术;构建经济与环境效益突出的工业园区多产业固废生态链接集成技术体系,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2-3套经济合理的钢铁化工多产业典型废物耦合利用成套技术,园区内典型固废有价元素耦合提取平均转价率大于85%,渣尘在线循环利用率大于80%,再生功能材料重金属固化率大于98%;依托大型钢铁化工多产业园区,集中建设3-4条万吨级/年规模生产示范线,园区产业间固废循环利用率大于60%,实现稳定运行;建成固废多产业共生利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示范工程建设应依托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3

智能化回收与分类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类)

3.1.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与智慧环卫关键装备

3.2.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典型城市再生资源回收技术

4

有机固废高效转化利用及安全处置

(共性关键技术类)

4.1.城镇高含固有机固废高效制备生物燃气技术与装备

4.2.城镇易腐有机固废生物转化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

4.3.酿酒废弃物热化学能源化与资源化耦合利用技术

4.4.城镇有机固废高效热解技术及大型化装备

4.5.有机固废高效清洁稳定焚烧关键技术与装备

4.6.存余垃圾无害化处置与二次污染防治技术及装备

5

无机固废清洁增值利用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类)

5.1.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制备高值矿物材料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矿业、冶金、化工、陶瓷典型行业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增值利用迫切需求,研究固废低阶组份物相高温重构技术,研究固废杂质组份快速安全分离技术与大型化装备,研究固废有害组份微观结构调控屏蔽及稳定固化技术,研究固废颗粒表面改性和界面协同设计技术,研究固废全体量原位复合增强高性能化技术,开展系列工程示范,开发再生高值矿物材料中高端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3-5套针对不同行业的经济合理的大宗低阶固废制备矿物材料成套技术与装备,再生产品类型涵盖4-6种大宗矿物材料,固废利用率均大于90%,再生矿物材料固废含量比大于60%,产品性能达到行业中高端标准:功能型陶瓷体积密度大于2.58g/cm3,孔密度30-50cpsi;环保治理材料氧化钙含量大于70%;耐高温材料体积密度大于2.36g/cm3,高温在线修补抗折强度(℃×0.5h)大于1.60MPa;耐冲蚀磨损材料℃冲蚀磨损体积冲蚀率小于0.70mm3/g。建成3-5项万吨级/年规模的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修订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每份申报书应包括矿业、冶金、化工、陶瓷行业的典型大宗低阶固废利用研发内容。

5.2.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冶炼技术与成套装备

研究内容:针对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研究协同冶炼过程多金属迁移分配和逸出规律,研究协同清洁冶炼技术,研制冶炼过程核心部件与装备,研究金属铜定向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稀贵金属定向富集与深度分离技术,开发协同熔炼过程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2-3套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冶炼与优化控制成套技术及装备,单台装备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年,氧气喷嘴寿命大于6月,铜综合回收率大于98%,稀贵金属回收率大于95%;针对不同含铜废料,建立2项10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废水废气排放指标优于项目执行期结束时国家执行的相关环保标准;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5.3.难熔金属废料高效回收与清洁提取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针对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大型工程等领域,研究难熔金属多元复杂废料快速识别与分类方法,研究功能复合涂层高效剥离技术,研究高纯难熔金属器件原位快速修复技术,研制难熔合金深度除杂与冶炼提纯装备,研究喷涂及增材制造废料选择性分离与高效提取技术,构建难熔金属复杂废料高效回收与清洁提取技术体系,开展工程示范。

技术指标:难熔金属分类检测识别率大于95%,涂层高附加值成分回收率大于90%,难熔金属高值残料修复回收率大于95%,钽、铌回收率大于98%,钨、钼回收率大于98%,回收核级锆的有效利用率大于80%;分别建成钨钼、钽铌、锆废料规模回收利用示范线各1条,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5.4.锂电/光伏新兴无机固废全组份循环利用技术

5.5.有色行业典型危废资源化利用及安全处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铝冶炼、黄金冶炼、锌冶炼典型高毒危废,研究典型危废毒害组份赋存规律与安全利用属性,研究氰/氟/硫/碱等毒害组份安全解离与稳定处置技术,研发有价组份协同提取与高值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尾渣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种类典型危废,形成4-6套经济合理的无害化利用与安全处置一体化成套技术。针对铝冶炼行业,赤泥中游离碱含量低于1%,实现全量化利用;电解铝危废氟、氰毒害组份无害化处置率达%,实现铝、硅有价组份产品化高值利用;建成2-4项针对不同种类危废的万吨级/年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黄金冶炼氰化渣氰根脱除率达到99%,金回收率大于85%;锌冶炼含硫危废硫脱除率达到90%,单质硫回收率大于90%;建成2-4项针对不同种类危废的万吨级/年工程示范,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本指南方向拟部署项目2项,针对铝冶炼、黄金及锌冶炼拟分别部署1项,每份申报书只能选择铝冶炼或黄金及锌冶炼中的1项进行申报。

5.6.典型工业污泥毒害组份安全转化与固化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针对制药、造纸、制革行业典型工业污泥及典型化工精馏釜残,研究抗生素类、可吸附有机卤化物、重金属等特征污染物安全转化调控机理,研发有机毒害组份热化学高效安全转化及材料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无机毒害组份热化学安全固化与制备建筑材料技术,研制适合不同行业典型污泥及残渣资源化安全利用的成套智能化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针对典型有害工业污泥及精馏釜残,形成3-5套经济合理的资源化、能源化安全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抗生素、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等典型有机污染物%安全转化,铬类等典型无机污染物%晶格固化与材料化;形成3-5种功能材料与建筑材料,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质量标准;针对不同行业建成3-5项规模化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发内容的国际、国内标准和专利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申报书应同时包含制药、造纸、制革、化工4个行业研究和示范内容。

6

废旧复合材料精细回收与精深利用

(共性关键技术类)

6.1.退役动力电池异构兼容利用与智能拆解技术

6.2.废旧移动终端整机无损拆解与安全再利用技术研究

6.3.废旧重型装备损伤检测与再制造形性调控技术

6.4.废线路板多组份协同利用与定向分离技术

6.5.废线路板高效裂解与多金属清洁提取技术

6.6.废乘用车轮胎高效裂解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7

固废全过程精准管理与决策支撑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类)

7.1.产品全生命周期识别溯源体系及绩效评价技术

7.2.固废资源化技术多维绩效测评研究与集成应用(定向择优指南)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多源测评手段的固废资源化技术多维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覆盖不同技术类型的动态多维数据库,研究提出鼓励发展技术清单;开发适用不同工业固废和利用路线的快速测评技术及小型化模块设备,建立标准化测评平台;开发典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综合验证平台,研究工业化应用绩效模拟方法及技术路线优化策略;建立技术-政策协同推广评估模型,提出商业模式构建途径;开展固废资源化测评技术集成应用。

考核指标:编制发布专项成果简报、专报、综合研究及相关专题报告,制作专项展示材料,不定期提交固废资源化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数据库覆盖一般固废70%以上主要种类,60%以上固废资源化技术类型,鼓励发展技术清单获得国家部委认可;标准化测评平台适用工业固废种类与利用路线均大于3类;技术综合验证平台适用于典型再生资源中复合材料类型不少于2类;形成覆盖研发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4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2项以上),实现4个以上典型行业/园区/区域的测评技术集成应用。

有关说明:本项目申报内容须与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落实《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中“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和重大技术推广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由中国科学院组织项目申报;原则上不要求提供其它经费配套。

7.3.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类管控技术

8

系统性解决方案研发及集成示范

(应用示范类)

8.1.南方新兴超大城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集成示范

8.2.东部中小城市固废园区化协同处置集成示范

8.3.华南中小城市多源固废园区化利用处置集成示范

8.4.甘肃祁连山等地区多源固废安全处置集成示范(定向择优指南)

研究内容:针对甘肃兰州、祁连山等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地区工农城多源固废产生特性、时空分布及资源环境属性,研究适合西北生态脆弱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生活源有机垃圾智能收运、协同处理、高效转化全链条集成技术;研究适应农牧区、旅游区特征的有机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及产物土壤改良生态化利用技术;研究适合西北生态脆弱区特征的建筑垃圾、焚烧灰渣等无机垃圾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研究提出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区域以资源化生态化为核心的多源固废系统性解决方案、配套政策及实施模式;依托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典型区域,开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3套以上适合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区域特征的多源固废资源化生态化安全处置成套技术及装备;在综合示范区内,建立3个以上典型示范基地,示范工程数不少于5项,示范基地生活垃圾收集率大于90%、资源化利用率大于40%,实现经济合理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3项以上西北生态脆弱区多源固废安全处置技术标准及规范);形成适合于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区域特征的多源固废安全处置综合性解决方案,在综合示范区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项目申报,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8.5.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固废协同利用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铜铅锌大型有色金属综合冶炼基地,研究多源固废资源环境属性与过程溯源;研究铜铅锌冶炼系统多物料耦合利用与协同处理集成技术;研究多源固废跨产业链接规模化消纳技术;研究渣尘无害化及安全处置技术;开发铜铅锌基地固废转化一体化智能集成管控系统;研究提出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固废协同利用解决方案,依托典型区域,开展技术集成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典型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固废源解析清单及物质流分析模型,形成4-5套铜铅锌生产过程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成套技术,集成应用于50万吨/年规模以上大型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建成4-5项示范工程,铜铅回收率分别大于98%,锌回收率大于97%,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开发智能管控集成系统,覆盖90%以上的主要生产过程;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形成大型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固废协同利用综合性解决方案,在大型冶炼基地实现推广应用,年消纳固废大于30万吨,综合消纳率大于80%。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由大型有色冶炼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8.6.青海盐湖化工产业区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集成示范(定向择优指南)

8.7.中部矿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资源化利用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中部有色、陶瓷等特色产业集聚区,研究多产业固废资源环境属性和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研究特色矿产选冶、加工过程多源固废中稀有稀土稀散金属高效富集、定向分离与清洁提取技术;研究适合集聚区生态环境特征的有色尾矿、冶炼渣、陶瓷废料等典型固废的分质梯级利用技术;研究提出中部有色、陶瓷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综合解决方案,依托典型区域,开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有色、陶瓷等特色产业固废生态环境影响解析清单及分析模型;形成3-4套中部矿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综合性解决方案;有色冶炼固废利用率大于90%,特色尾矿建工建材利用产品达到行业中高端标准,陶瓷制品与装饰材料中陶瓷固废利用比例大于90%;建成4-5项示范工程,年消纳固废总量大于10万吨,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项目成果在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8.8.西南化工冶金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规模利用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西南磷化工、锰冶金、铝冶炼等特色产业集聚区,研究多产业固废资源环境属性和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研究磷石膏、锰渣、赤泥等典型重污染固废源头减量、安全处置、综合利用的成套化集成技术与产品方案;研究集聚区特色产业多源固废生态化协同利用成套技术;研究构建西南化工冶金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资源化综合解决方案,依托典型区域,开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磷化工、锰冶金、铝冶炼等特色产业固废生态环境影响解析清单及分析模型;形成3-4套西南地区磷化工、锰冶金、铝冶炼等特色产业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综合性解决方案;建成4-5项示范工程,其中磷石膏处理示范线年处理量达到50万吨以上,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项目成果在特色产业区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jx/7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