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连翘石膏滑石贝母药性歌

益德晟·中医堂

诸药之性各有奇功

温凉寒热补泻宣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

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栀子

栀子性寒

解郁除烦

吐衄胃痛

火降小便。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能够清泻心火而除烦躁,解郁热。

清泻胃火治疗热蕴中焦所致的胃部热痛并可治疗火热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使热邪下行从小便而出。

煎服6~9克亦可外用。

栀子能够清泻三焦,直折火毒,清热利湿,凉血

解毒。对于不同病位、不同性质的火热病,治疗十分广泛,如

火毒上攻的目赤肿痛,心经火热的躁扰不宁,肝胆湿热蕴蒸的

黄疸,膀胱湿热的血淋涩痛,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以及热毒

疮痈等,均可配伍应用。

同为苦寒清热,黄芩清上焦、黄连清中焦、黄柏清下焦、栀

子清三焦,各有不同。

黄连解毒汤,就以此四药相伍,一派苦寒,

用于高热神昏、热病烦躁的大实大热证。

本品苦寒伤胃,不可久服,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连翘

连翘苦寒

能消痈毒

气聚血凝

温热堪逐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善治热毒壅结、气血凝滞之痈肿疮毒,配

伍后适用于痈疮初起、成脓、溃后的各个时期,有“疮家圣药”之称。并能清心、肺之火,散上焦风热,治疗风热外感;

透发清解温热之邪,适当配伍可用于温病初起、热入心包、热

人营血的不同阶段。并可清心利尿通淋,用于小便热淋涩痛,

使湿热之邪从下而解。

煎服,6~15克。

连翘又有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功,治疗痰火郁结、瘰疬痰核。

连翘有青翘、老翘、翘心之分,

青翘长于清热解毒,

老翘长于透热达表,

翘心长于清心泻火。

脾胃虚寒及疮疡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瘰病: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淋巴结核

石膏

石膏大寒

能泻胃火

发渴头疼

解肌立妥

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

善清泻胃中火热,治疗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头痛、消渴;

清泻肺卫,主治温病气分热盛之大渴、壮热、大汗、脉洪大,以及气

血两燔之壮热、神昏、发斑;可透解肌表之热,收效快捷。

生石膏煎服,15~60克,宜打碎先煎。煅石

膏外用。

石膏味辛能透,能够帮助热邪透发,清热而不遏邪,因此是温热病解肌清热的要药。

白虎汤(《伤寒论》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即是以石膏为君药,是气分热盛的名方。

本品还有祛暑除烦止渴的作用,治疗暑热烦渴及热病后

期热邪未清、气津两亏。

煅石膏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多外用以治疗溃疡、湿疹等病证。

对于石膏的用量,临床灵活性较大。如民国医家张锡纯擅用

石膏,在治疗外感热证或实热炽盛时多重用,少则二三两,多则七八两,用量之大令人惊叹。初学者在没有大量理论、临床基础的情况下,还当依据平常用量。

滑石

滑石沉寒

滑能利窍

解渴除烦

湿热可疗

滑石味甘、淡,性微寒,归膀胱、胃经。

性滑能够通利关窍,长于通利小便,是治疗膀胱湿热、小便淋涩的要

药;清暑利湿,使暑湿之邪下行,从小便而解。又可缓解口渴、

解除烦躁,长于治疗湿热诸证。

煎服,10~20克,宜包煎。外用适量,有清热收湿敛疮的作用,治疗湿疮、湿疹、痱子等皮肤疾患。

滑石之“利窍”,并不是单纯的通利小便,还可利毛腠之窍、利精关之窍,临床应用不必拘泥。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不宜用。

贝母

贝母微寒

止嗽化痰

肺痈肺痿

开郁除烦

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

既能清肺化热痰,又可润肺止燥咳,达到止咳化痰的效果,对热毒壅

盛的肺痈、肺热咳吐黄痰,以及气阴两伤的肺痿、阴虚久咳均

有较好疗效。又有清化郁热,开郁结、除烦热的功能,用于痰

火郁结之瘰疬,及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

煎服,3~9克。川贝母可研末服,每次1~2克。

贝母产于浙江象山的名“浙贝母”,又名“象贝母”、“大贝母”;

产于四川的名“川贝母”。二者功用相似,但在具体应用上又各有所长。

在止嗽化痰方面,

味偏甘性偏润,长于润肺化燥,可用于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

味偏苦性偏泄,清肺泄热的功能胜于川贝,多用于风热犯肺或痰热咳嗽。在散结开郁方面,以浙贝为胜。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hc/8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