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23.html
认识石膏
石膏Shígāo
甘、辛,大寒。
肺、胃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2.肺热喘咳;3.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烧烫伤,外伤出血。
石膏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应城西北有座天灵山,山水浓荫覆盖,云雾缭绕。天灵山下住着一个贫穷的孩子叫柴娃,他手脚勤快,心地善良,又特别讲孝心。柴娃的爹娘在世时,自己忍饥挨饿,把砍柴换来的一丁点吃的都供奉给父母。爹娘死后,无钱安葬,就把父母合葬在天灵山的山洞里,自己在洞里守孝三年。
有一天,柴娃砍柴回来,发现山洞里白晃晃的,进去一看,从洞穴的最里头一块石头上,长出一砣洁白的东西,那东西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柴娃壮着胆子走拢去,禁不住用舌头舔了一下那东西,觉得又香又甜又软,味道可口,心中大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口大口吃起来。真怪!不管怎么吃,那东西老是那么长,一直等到他吃得饱饱的,才一下子不见了。第二天,柴娃砍柴回家,那东西又出现了。从此,柴娃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回来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不知是什么时候,这事传到了山下,财主知道了洞里有一种可以吃的“石糕”宝物,就带着一批狗腿、家丁上天灵山,逼柴娃交出宝物,柴娃任他们怎么拷打也不吭声。贪婪的财主恼羞成怒,就叫家丁在天灵山上掘地三尺,一定要把宝物挖出来。眼看就要挖到柴娃父母的坟前了,突然旋风四起,电闪雷鸣,“轰”的一个炸雷,洞里又现出了洁白的石糕,但眨眼功夫就不见了。财主索性雇人来挖,谁知挖地一寸土长二寸、挖二寸长四寸、挖呀挖呀,挖了三年六个月,累死了三千六百人,土越挖越厚,终究没有把宝物挖出来。
传说这石糕是柴娃父母怜悯儿子而变化出来的,石糕的味道之所以甜美,是因为里面渗进了母亲的乳汁。后来玉帝为了惩罚财主的贪心,就命令山神长出厚土把石糕藏起来,石糕就埋进地面几十丈深了,而且慢慢变得坚硬、苦涩,于是成为了今天的石膏。
石膏详解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打碎生用或煅用。
生石膏煎服,15~60g,打碎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外撒患处。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1.常与知母相须为用,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如白虎汤;2.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同用,适用于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发斑发疹者,如清瘟败毒饮;3.与竹叶、人参、麦冬等清热、益气、养阴药同用,适用于暑热初起,耗气伤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身热、心烦、口渴者,如竹叶石膏汤;4.与麻黄、苦杏仁、甘草等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药同用,适用于邪热雍肺,咳逆喘促,发热口渴者,如麻杏石甘汤;5.与川芎等同用,适用于胃火头痛,如石膏川芎汤;6.与黄连、升麻等同用,适用于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如清胃散;7.与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同用,适用于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如玉女煎;8.煅石膏与升药配伍,适用于溃疡不敛,如九一丹;9.煅石膏与黄柏研末外用,适用于湿疹瘙痒,如石黄散;10.煅石膏与青黛同用,适用于烧烫伤,如牡蛎散;11.煅石膏单用研末外撒,适用于外伤出血。1.大青龙汤2.白虎汤3.竹叶石膏汤4.清瘟败毒饮5.玉女煎6.桂苓甘露散7.防风通圣散8.紫雪9.大秦艽汤10.消风散11.清燥救肺汤石膏甘辛性大寒,
肺胃二经实热烦,
清热泻火止渴煎,
收敛生肌宜火煅。
1.生石膏:取原药材,洗净,晒干,敲成小块,除去夹石,碾成细粉。
2.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无烟炉火或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凉后碾碎。
1.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归肺、胃经。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能。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2.煅石膏:具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的功能。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版权声明
本文由杏仁爸爸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内容及插图整理自《中药学》教材、《中药学速记歌诀》《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中医通等,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