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寒水石为少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凝水石”。现各地使用的寒水石主要有两大类,华北、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及京津两市用品为石膏中的红石膏。南方各省则习用方解石作寒水石用。
拼音:HánShuǐShí
别名: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盐精、水石、冰石、鹊石、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
来源:
1、红石膏寒水石,详见石膏。
2、方解石寒水石,为矿物三方晶系碳酸钙。多产于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石灰岩山洞很温泉附近的沉积物也是方解石。金属矿脉中也多有方解石存在,而且晶体较好。
产地:
1、红石膏,主产于山东省潍坊地区以安丘县产品为最好,此外济宁地区亦有生产。
2、方解石,主产于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本品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省。
性状鉴别:
1、红石膏: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大小不一,厚约0.5~1.5厘米,肉色或粉红色(因有少量的铁和铝),横平面凸凹不平,偶附有棕红色粘土,侧断面显纤维状纹理,有绢丝光泽,体重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淡有土腥味。
2、方解石:呈斜方柱形或方块形,有棱角大小不等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质坚硬,易砸碎,碎块仍为方块形或斜方形,气微味淡。
主要成分:方解石主要含碳酸钙,混入物有镁、铁等离子。
药理作用:
1、解热、消炎。作用于石膏类似。
2、泻下。因含硫酸镁,故可泻下而不治便秘。
炮制:煅寒水石:取净寒水石,置坩锅或其他容器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或研粉即得。
性味:辛、咸、寒。
归经:入肺、胃、肾三经。
功能:清热降火;利窍;消肿。
主治:主时行热病;壮热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闭;口舌生疮;痈疽;丹毒;烫伤
临床应用:主治与石膏同,但较少用。
1、治暑热病(夏季急性热性传染病),有高热、烦渴、苔黄等症候者,配石膏、滑石等,方如三石汤。
2、外用治水烫伤。配炉甘石、石膏等,如烫伤散。用其粉末撒于创面,可止痛和减少创面渗出。
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处方举例:
1、三石汤。寒水石9g(打碎先煎)、滑石9g、生石膏18g(打碎先煎)、杏仁9g、竹茹6g、金银花9g、通草6g,水煎服。
2、烫伤散(南京)。寒水石30g、石膏30g、炉甘石30g(以上三种水飞成细末),加冰片3g,成极细粉,局部喷洒洒于创面。
复方:
①治五脏六腑积热,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②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上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本事方》鹊石散)
③除热瘫痫: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亦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金匮要略》风引汤)
④治风热心躁,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壅起,候经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黄各二两,龙脑二分。糯米膏丸,弹子大,蜜水磨下。(《姚僧坦集验方》龙脑甘露丸)
⑤治男女转脬,不得小便:寒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为末。水一斗,煮五升,时服,一升即利。(《永类钤方》)
⑥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凝水石五钱,水调和猪胆汁涂之。(《本草汇言》)
⑦治牙齿内血出,并有窍眼,时时吐血:寒水石粉、朱砂、甘草、脑子。上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有窍处。(《普济方》)
⑧治汤火伤灼:寒水石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注:
除上述两种寒水石外,1、据《山西中草药》第页寒水石项下附注记述:本省一些地方误将龟背状“玄精石”作寒水石入药,应加以区别不宜混淆。
2、据《中药鉴别手册》第一册第页寒水石项下记述。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以透明石膏作寒水石用。但其图形和药材的性状介绍,又与山西用的玄精石不完全相同,主要是晶体结构不同,敲击时透明石膏平滑面平行裂成片状,颇似云母片、玄精石则顺长纵形断裂成长方形。
3、现用寒水石存在着同名异物的情况,从红石膏与方解石的形色成分等多方面均不相同,不应统称寒水石,应进一步研究其性味功能,从名称上给予不同的命名以免长期混淆下去,影响医疗效果。
4、据《中药志》考证《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所载的寒水石与芒硝相似。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