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01大剂量黄连降血糖
徒:刘老师,我看您治疗糖尿病时对于血糖难降者会用到大量的黄连,这是为何?
师:这个其实是学习仝小林先生的经验。他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行业专项——《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还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他发现大剂量的黄连对于难降性的血糖有比较大的帮助。因此我也学习此法。
徒:那这个是否可以称之为中医冲击疗法呢?
师:我觉得可以这么认为。曾经有一外地糖尿病患者慕名前来找我诊疗,在住院部治疗数天后血糖下降不明显,患者出现担忧情绪,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在中药原方的基础上加上黄连50g,仅用2天,血糖就出现明显下降,让患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徒:中药的剂量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师:是的。仝小林先生曾有一本《重剂起沉疴》的书,讲述的就是相同的药物,当运用剂量不一样时可以取得不同的功效,这个值得我们学习。你有空可以找这本书来看看。
02细辛可以过钱吗徒:刘老师,我看您用细辛经常都是5g、10g的。不是说细辛不能过钱吗?
师:是的,中医业界确实有此一说,一钱等于现在的3g,也就是说平时用细辛不能超过3g。但是古人所说的细辛不过钱是打成散剂服用的,我们现在一般是中药饮片入煎剂。
徒:这么说细辛不过钱不是金科玉律,不用完全遵守。
师:是的。细辛性味辛温,有小毒。主要归肺、肾、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等功效。其药物仅仅只有小毒而已,不用过于紧张。而且当用量偏大时,你只要煲药的时候让患者把药盖子打开一个缝隙即可。
徒: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具有挥发油,它令人致呕以及毒性等都是由于挥发油所致,开盖可以让其挥发油发散的更多。另外也可以通过久煎来减轻它的毒性。其实我的用量已经是很轻的了,有一本名老中医的经验集叫《细辛与临床(附疑难重奇案七十三例)》,细辛动辄三五十克,可是治疗疑难重症效果非常好。
03石膏用量多大为宜徒:刘老师,我看您用石膏,有时候大量,有时候小量,这个量如何来把握?一般多大量比较合适呢?
师:中药的剂量掌握,关键还是看患者的体质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针对体格壮实的,我一般用量偏大,在30~60g;对于年老体弱者一般用量在10~20g。
徒:但是好像历代以来,对于石膏的用量都是有争议的?
师:是的。由于医家各自的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石膏量大量少都是有各自的看法。余师愚清瘟败毒饮用g,吴鞠通也用过这样的量;余无言用过g;广东名医黄仕沛,成人每服起码用90~g,较重剂量~g,小儿起码30g,较重则45~90g。《北京文史资料》曾载:抗战时期,北京某名医给吴佩孚治牙痛,每帖用石膏g。
结语:由此可见,一个中医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为了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使用一些药物有时会超过《药典》规定的用量,一方面与目前药材质量不如古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今人体质不如古人敏感有关,同时与地域也有一定关系,如东北医生解表多重用麻黄,可用至数十克,南方医生则很少用麻黄。但是最重要的前提,是一定要对疾病有整体把握,因为需要,所以使用,万万不可为了彰显自己医术,而盲目超量用药。
本文内容摘自《三年难得师承录》……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三年难得师承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本书从师传、徒承和师徒对话三个方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在3年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学习期间的收获、成果。
全书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文字朴实,较好展现了中医师带徒这一传统师承模式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
(扫码购书,限时折扣)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三年难得师承录》。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30年尿频3剂而愈,谁说中医是“慢郎中”
●心病的根源,有时候就是来自纠结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