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看丨史上最全的高考化学知识宝典

身上有结节 http://www.kkjmp.com/lctx/12862.html

高考化学答题策略:

1.我相信一定有我不会做的题目,可是我要尽量填写,不慌张。

2.审题要仔细,看清要求再答题,化学式、名称、方程式类别等不放松。

3.题目难易都要静心答题,思路要清晰,书写要工整,化学符号、角标要识清。

4.时间安排要合理,简单题目不丢分。

一、你知不知道?(必看必记)

1.主副族AB,铁在Ⅷ族,金属性非金属性(氢化物稳定性),两性氧化物氢氧化物

2.有关NA的考察:标况,状态,SO3,NO2;甲醛为气态,甲醇为液态,注意C4以上;胶体的分散质为胶粒,缔合分子HF/H2O

3.10电子,18电子微粒

4.常见等电子体

(1)二原子:N2COCN-C22-(均存在共价叁键)   

(2)三原子:CO2N2OSCN-(直线型)   

(3)三原子:O3NO2-SO2(折线型)   

(4)四原子:NO3-CO32-BO33-BF3SO3(平面三角型)   

(5)四原子:ClO3-SO32-BrO3-IO3-(三角锥型)   

(6)五原子:ClO4-SO42-PO43-SiO44-SiF4(四面体构型)

5.物质名称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丨小苏打:NaHCO3丨大苏打:Na2S2O3丨石膏(生石膏):CaSO4.2H2O丨熟石膏:2CaSO4:H2O丨莹石:CaF2丨重晶石:BaSO4(无毒)丨碳铵:NH4HCO3丨石灰石、大理石:CaCO3丨生石灰:CaO丨食盐:NaCl丨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丨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丨绿矾:FaSO4·7H2O丨干冰:CO2丨明矾:KAl(SO4)2·12H2O丨漂白粉:Ca(ClO)2、CaCl2(混和物)丨泻盐:MgSO4·7H2O丨胆矾、蓝矾:CuSO4·5H2O丨双氧水:H2O2丨皓矾:ZnSO4·7H2O丨硅石、石英:SiO2丨刚玉:Al2O3丨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丨铁红、铁矿:Fe2O3丨磁铁矿:Fe3O4丨黄铁矿、硫铁矿:FeS2丨赤铜矿:Cu2O丨铜绿、孔雀石:Cu2(OH)2CO3丨菱铁矿:FeCO3丨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丨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丨水煤气:CO和H2丨尿素:CO(NH2)2丨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NH4)2Fe(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丨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丨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丨电石:CaC2丨电石气:C2H2(乙炔)丨TNT:三硝基甲苯丨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丨酒精、乙醇:C2H5OH丨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丨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丨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丨甘油、丙三醇:C3H8O3丨石炭酸:苯酚丨蚁醛:甲醛HCHO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丨Fe3O4——黑色晶体丨Fe(OH)2——白色沉淀丨Fe3+——黄色丨Fe(OH)3——红褐色沉淀丨Fe(SCN)3——血红色溶液丨FeO——黑色的粉末丨(NH4)2Fe(SO4)2——淡蓝绿色丨Fe2O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丨CuO——黑色丨Cu2O——红色丨CuSO4(无水)—白色丨CuSO4·5H2O——蓝色丨Cu2(OH)2CO3—绿色丨Cu(OH)2——蓝色丨[Cu(NH3)4]SO4——深蓝色溶液丨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丨Al(OH)3白色絮状沉淀丨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丨F2——淡黄绿色气体丨Br2——深红棕色液体丨I2——紫黑色固体丨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丨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丨Na2O2—淡黄色固体丨Ag3PO4—黄色沉淀丨S—黄色固体丨AgBr—浅黄色沉淀丨AgI—黄色沉淀丨O3—淡蓝色气体丨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丨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丨品红溶液——红色丨HF——腐蚀玻璃丨N2O4、NO——无色气体丨NO2——红棕色气体丨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丨MnO4-——紫色丨FeS——黑色固体

6.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7.药品存放时如何选择试剂瓶和存放方法

(1)试剂瓶的选择

根据药品状态

液体:用细口瓶

固体:用广口瓶

根据感光性

见光不分解的:用一般瓶

见光易分解的:用棕色瓶

根据酸碱性

橡胶塞:不能盛放强酸、强氧化性

玻璃塞:不能盛放碱性物质

物质和有机试剂

(2)试剂的保存方法

化学试剂都应注意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中。对于易变质、易挥发或有危险性的化学试剂,还应根据性质采取特殊的保存方法。

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

②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硫酸等。

③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在棕色瓶中,放置阴凉处。如AgNO3、浓HNO3等。

④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加盖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

⑤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如乙醇、乙醚、苯等。

⑥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如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

(3)化学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哪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实验安全、环保是高考的热点,在做有关实验的题目时,一定要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要从“五防”的角度设计、分析实验。

(1)防爆炸:不仅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2、C2H4)前要验纯,只要给含有可燃性气体的仪器(如用H2、CO还原CuO、Fe2O3)加热之前,也一定要验纯。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缓倒入水或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液体时要提前加沸石(或碎瓷片)。

(3)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一定要远离火源。

(4)防污染、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O、SO2、Cl2、NO等)时,应注意尾气处理。

(5)防倒吸:加热法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断开装置或加装安全瓶。部分安全瓶如下图所示:

热点考题

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均正确的是?

①钠着火应用沙土盖灭、苯着火应迅速用湿布或沙土盖灭

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先通一会儿氢气,验纯后点燃酒精灯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

③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④氯水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⑤浓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硫酸

⑥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⑦制备乙酸乙酯时,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⑧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⑨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可用蘸有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吸收逸出的气体

⑩少量的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少量白磷通常保存在水中

①②③⑥⑦⑧⑩

8.常用化学仪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应注意仪器的精确度,如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2)应注意仪器的容积,如蒸馏烧瓶、分液漏斗、蒸发皿中所盛放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加热时,试管中所盛放的液体不能超过七容积的1/3,使用仪器时,不能“大材小用”,更不能“小材大用”。

(3)使用前需要检漏的仪器:分液漏斗、滴定管、容量瓶。

(4)注意仪器的特定用途,如滴定管、量筒可以用来量取液体,绝不能用于溶解、配制溶液或作反应容器。

(5)注意仪器的多用途,如在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均用到了胶头滴管;过滤、蒸发、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均用到了玻璃棒。

(6)应变换思维角度,注意常用仪器的非常规使用及“一材多用”。例如:干燥管除用于干燥气体外,还可以用于组装防倒吸装置(如图①)、组装类似启普发生器装置(如图②);集气瓶除用于收集气体外,还可用于贮存气体(如图③)、测量气体体积(如图④)、作洗气瓶(如图⑤)等用途,图⑥既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长进短出”),也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短进长出”),还可以作为安全瓶(“短进长出”)等。

热点试题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学习。在实验桌上摆有下列仪器:

(1)进行下面的实验,必须用到上述何种仪器,请用该仪器的序号填空:

①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使用仪器;

②欲分离四氯化碳和水,需使用仪器;

③欲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需使用仪器;

④欲提纯含有泥沙的粗盐,需使用仪器;

⑤欲用胆矾(CuSO4·5H2O)制无水CuSO4,需使用仪器。

(2)关于G的用途,甲同学说:可组成防倒吸装置。你还能说出其他两种用途吗?

①;

②。

(1)①EH②C③DI(J)④G⑤AF;(2)①过滤②添加液体药品

9.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10.常见实验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

(1)微热法(常规法)

将装置的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热反应容器(烧瓶或试管),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在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如下图Ⅰ所示)?

(2)液差法

①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如图Ⅱ所示,关闭活塞K,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内的液面,静置片刻液面不变,证明启普发生器气密性良好。

②如图Ⅲ所示,检验其气密性采用液差法,具体操作是:连接好仪器,向C管中注入适量水,使C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3)液封法

如图所示,检验此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K,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再继续向漏斗内加水,使漏斗颈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形成一段水柱,若水柱在较长时间内不下降,证明此装置不漏气(也可打开K,从导管a处吹气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对于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检验其气密性,可采用分段检查(因具体装置而异)?

11.抽滤

所需装置:

布氏漏斗(buchnerfunnel),抽滤瓶(suctionflask),胶管,抽气泵,滤纸

操作步骤:

(1)安装仪器,检查布氏漏斗与抽滤瓶之间连接是否紧密,抽气泵连接口是否漏气。

抽滤瓶上配一单孔塞,布氏漏斗安装在塞孔内。漏斗管下端的斜面朝向抽气嘴。但不可靠得太近,以免使滤液从抽气嘴抽走。

(2)修剪滤纸,使其略小于布式漏斗,但要把所有的孔都覆盖住,并滴加蒸馏水使滤纸与漏斗连接紧密;往滤纸上加少量水或溶剂,轻轻开启水龙头,吸去抽滤瓶中部分空气,以使滤纸紧贴于漏斗底上,免得在过滤过程中有固体从滤纸边沿进入滤液中。

(3)打开抽气泵开关,开始抽滤。

注意事项:

(1)停止抽滤时先旋开安全瓶上的旋塞恢复常压,然后关闭抽气泵。

(2)当过滤的溶液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时要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

(3)不宜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抽滤、过滤的区别:

抽滤速度比较快,而且过滤较彻底,如果滤渣易被氧化则应用抽滤。滤液冷却时会有晶体析出的则用热过滤,防止晶体析出。对滤液和滤渣没特殊要求时可用过滤。根据各自的特点可以确定抽滤和过滤能否交换。

12.关于洗涤沉淀

将沉淀转入过滤器(由漏斗、滤纸、烧杯和固定装置组成)中。加水至浸没沉淀但液面低于滤纸边缘,让液体自然流入下面的承接烧杯中,重复操作2~3次。

附:洗涤后要检验是否洗涤干净。

13.从溶液中得晶体的操作

根据结晶是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常用的结晶的方法根据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有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结晶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这类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提纯,而对于氯化钠这类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1)蒸发溶剂把溶液放在敞口的容器(如蒸发皿、烧杯)里,让溶剂慢慢地蒸发。由于溶剂减少,溶液渐变为饱和溶液。当溶剂继续蒸发时,溶质就会以结晶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2)降低溶液温度先加热溶液使溶剂蒸发,成为热的饱和溶液,再缓缓冷却,溶质就会以结晶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析出晶体颗粒大小与外界条件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溶质溶解度小,降温快、扰动溶液都会使析出的晶体小。静置、缓慢冷却或溶剂自然蒸发都有利于大晶体生成。

蒸发结晶(单一溶液):蒸发溶液至大多数晶体析出,停止加热,用余温蒸干剩余物质得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浓缩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重结晶:(溶液中含有多种溶质)制备高温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产品

附:结晶操作需同时注意物质本身的性质,不能单纯套用,例如氯化镁溶液蒸干得不到氯化镁晶体,需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蒸发,硫酸铜晶体析出时通常带有结晶水等。

14.常见等相对分子质量:过氧化钠与氢氧化铝,碳酸氢钾与碳酸钙,硫酸和磷酸。

15.第一电离能第ⅡA族和ⅢA族;ⅤAⅥA特殊性以及规律,电负性规律。

高三党,挺胸膛,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理综场。

为爹妈,为中华,

化学必定强!

预祝各位同学高考成功!

百校联盟

全国著名高中教育联盟

收看高考动态、学习方法、知识总结、作文素材、心理辅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zc/5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