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一炉香最大的败笔,不是选角问题

我是先看电影,再看原著的。

“连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像一般。

人是高个子,也生得停匀。可是身上衣服穿得那么服帖、随便,使人忘记了他的身体的存在。”

这是原著《第一炉香》对于男主角乔琪乔的外貌描述片段。虽笔墨不多,但是一个皮肤白皙、随性潇洒的少爷形象,跃然纸上。

这也无怪电影《第一炉香》从最初的预告片释出,就引发关于主角选角的舆论热搜,由彭于晏饰演的乔琪乔曾被吐槽黑黑壮壮似“骆驼祥子”。

甚至,影片中,彭于晏参加梁府的晚宴时,西服后背还皱巴巴地,像刚从衣柜里的犄角旮旯随便翻出一套穿上。就算不看脸只看背影,与一个贵气风流的公爵少爷形象也没有丝毫吻合之处。

而马思纯饰演的葛薇兰,也因为体型偏胖,作为主角的电影视觉美感被大大削弱。男女主选角不当,直接破坏了全片的代入感。

不过,客观来说,电影的画面视觉,总体还是很舒服的。作为一名具有包容性的观众,我也可以忽略选角的不恰当,以及部分细节处理得不算完美。至少影片的整体完成度还可以,看俞飞鸿老师飙戏,也有欢畅淋漓之感,不至于归为烂片之流。

但是,影片有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电影对于主题的表达不够清晰,对女主角葛薇龙的人物刻画,流于肤浅,不够打动人。

先说主题表达。影片的故事梗概为:一个清纯女学生葛薇兰,本为求学之故,却陷入物欲与爱欲的双重引诱中,几番挣扎后选择跻身上流社会,即使爱而不得也选择结婚供养渣男,最后自甘堕落为名利场上的“交际花”,倍感痛苦。

电影讲了两条比较明显的叙事线,一条是欲望如何引导了葛薇龙的人生走向:她想留在姑妈家,留在上流社会。另一条是葛薇龙的爱情悲剧。特别指出影片中葛薇兰的最后一句台词:我爱你,你个没良心的!作为最后一句大声喊出的对白,将结局落脚在了这是一出爱而不得的悲剧,很容易把故事主旨带偏。导致有部分观众认为这更倾向于是一出爱情戏,从而产生影片到底想表达什么的疑惑。

事实上,原著《第一炉香》的主旨是探讨欲望对人性之美的吞噬:女主葛薇龙是如何在现实的无奈、以及欲望的挣扎中,一步一步作茧自缚,堕落谷底。她与乔琪乔的爱情,包裹于欲望的核心主题之下,爱情只是促使她人生际遇转变的催化剂。

而影片在表达欲望这一主旨,显然是不够明晰的。这与影片对女主的性格人物塑造有关:葛薇兰的形象刻画,立于表面,她在面临困境抉择时的行为动机,缺乏足够的逻辑铺垫。

拿葛薇龙最重要的一幕人生转折戏来说:买船票,欲离开姑妈家。第一次没回去因台风受阻,第二次上船后,见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她不想回去了。

虽然影片里,有充分体现这是葛薇龙的主观意愿选择留下来。但产生这个行为结果的动机,缺乏证据让人信服,难道就是因为上船时发现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堪,葛薇龙就作出了“出卖灵魂”的重大决定?她真的这么爱乔琪乔?何以见得,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对葛薇龙有极致的吸引力?

不看原著,这个点还真不明白。

原著中,葛薇龙改变命运轨迹的重大心理转变,决定留下来做“交际花”,根本原因在于她内心的欲望:渴望留在上流社会。和乔琪乔结婚,只是她权衡利弊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欲望和选择,不仅是因为上流社会生活的命运际遇,与人物性格也有很大关系。

电影版将原著中葛薇龙的一些性格表现的情节,进行了弱化或删除,比如:

原著中,葛薇龙第一次与姑妈相见时,姑妈对她可以称得上冷言冷语,并不待见。薇龙因此一个人在太阳里立着发呆,晒得火烫的腮颊滚下来两行泪珠,她抬起手背揩了一揩,而后还是走进客室等待去第二次拜见姑妈。

都被刺伤自尊心到哭,还是腆着脸去见姑妈,这说明葛薇龙不仅是一个主动、倔强的人,也是一个只要能达到自己目的,受得了委屈、奚落的人。这也为之后她接受在婚姻里委曲求全,埋下了伏笔。

另外,佣人陈妈送葛薇龙去姑妈家时,只是被姑妈家的狗吓到,葛薇龙就开始瞧不起这个干粗活的老妈子:“原来自己家里做熟了的佣人,是这样的上不得台盘”,这个内心描写,展现了她本身就有极强的虚荣心,是较容易陷入虚荣浮华生活里的人。

之后晚宴情节,她被带到二楼自己的房间,看到金翠辉煌的壁橱里挂满了漂亮衣服,她不清楚衣服是谁的?却锁上房门,偷偷一件一件试穿。后面又梦想自己穿上壁橱里的长裙子,跳起伦巴舞,悄悄对楼下宴会里的一切说道:看看也好!这充分说明她内心欢喜并向往这种美丽奢华的生活,这也为日后她甘心做金钱的奴役,做了铺垫。

反观影片,这三个展示人物性格的情节,几乎都没有呈现。只有葛薇龙看到衣橱里的衣服时,内心欣喜的情节在影片中一笔带过。片中,船票情节前的葛薇龙给人只是一个怯生生、清纯的女大学生形象,这个性格形象无疑是肤浅的、单薄的,很难承载她决心成为交际花,也要留在上流社会的决定。

因为女主的性格塑造不够立体,不够深度,导致直接弱化了“欲望”这一原主旨,再加上穿插了与乔琪乔的感情线,这让影片的主旨也变得更加模棱两可。

相比之下,男主的个性刻画,似乎还要丰富、生动一些。比如乔琪乔“养蛇”情节的添加,还算巧妙。一方面,“蛇”有性暗示,另一方面,蛇很冷血,均符合乔琪乔的形象特征。还有乔诚爵士不顾乔琪乔的反对,坚持要放蛇的情节,也呈现出了乔琪乔在这个家族里的生存境况:母亲去世,父亲嫌弃,连自己养的宠物蛇,都没办法留在身边。从侧面也能看出乔琪乔是一个连自己命运都无法主宰,只能依附他人而活的人。

结婚之后的乔琪乔,虽然依旧不改拈花惹草,但在葛薇龙要去上海见司徒协时,他又表现出依依不舍,这就有点让人困惑:他是对葛薇龙产生了“恋母情结”?还是感情怜悯?还是葛薇龙的感情付出,在乔琪乔身上有了一丝回应?这段戏,不仅丰富了乔琪乔的这个人物形象,也增加了话题的可探讨性。

如果导演也能这么精雕细琢地对待葛薇龙的角色,相信影片估计会更具价值一些。

之前影评人梅雪风在评价《第一炉香》时称:许鞍华导演是个不太愿意真正触及人性之恶的导演,而张爱玲的特点就是她的不留情面。

也许正是这个矛盾,才让影片《第一炉香》,只是将张爱玲的原著,进行了较为浅薄的影视化改编吧。

(作者:小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jx/12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