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生麻黄、麻黄绒、蜜麻黄、炙麻黄。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本品辛能发散,微苦略降,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长于开泄媵理,发汗散邪力强,“发表最速”,有“发散第一药”之称。“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适用于风寒表实证。因其外可开皮毛之郁闭以宣畅肺气,内可降上逆之肺气以复其肃降,有平喘止咳之功,可用于多种喘咳,尤宜于风寒束肺之喘咳。通过宣通肺气,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利水消肿之效,适用于风水水肿。
1.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每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2.气喘咳嗽以治风寒外束,肺气内壅之喘咳最为适宜,常与苦杏仁合用,如三拗汤。若治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与细辛、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治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常与石膏为伍,如麻杏甘石汤。
3.风水浮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
煎服,2-10go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宜用麻黄绒。
本品发汗力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慎用。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的作用,故运动员慎用。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80%。本品有促进发汗、平喘、止咳、解热、镇痛、抗炎、抗菌、兴奋中枢、利尿、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等多种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