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离婚秃头出家了但90后护士表示

从“离婚”到“出家”,

“第一批90后”就这样火了

“第一批90后”是怎么成为社交媒体热点的?“第一批90后”真正开始泛滥是从今年开始的。

公号“密斯桃”在3月发了一篇文章,讲述身边已经离婚的90后的故事。这篇文章是“密斯桃”写的第7篇公号文章,因为极具话题性,被“LinkedIn”“Lens杂志”(现名“WeLens”)等大号转载成了10w+爆文,甚至还被改编成了漫画。

“浪潮工作室”在9月推出了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内容本身本来很严肃,但这个标题实在是赚足了眼球。于是继情感婚姻问题后,90后日渐糟糕的身体状态成了新的焦点。

而昨晚“新世相”的推文,讲述了90后的“佛系”生活方式,从刷朋友圈到恋爱,从吃饭到健身,弥漫着一种似乎不应该属于年轻人的淡然、随缘的态度,仿佛活成了一群出家人。

一夜之间,“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秃头、出家了…

从“独生子”到“顶梁柱”

90后护士在争议中成长

“90后”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娇生惯养”“好吃懒做”“温室花朵”的代名词,刚刚消停了没多长时间,“第一批90后”再次被自媒体热炒,真的是网上说的那么不堪吗?看看90后护士就知道了。

90后护士能吃苦,成为骨干力量

娇小身躯托起健康希望

这是解放军医院机场路院区内镜中心护士长李玉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照片:一个年轻女护士坐在手术床一头,用自己的背托着正在抢救中的患者。

照片中的年轻护士是内镜中心90后美小护赖文霞。小赖一米六左右的个子,扎着马尾辫,偏瘦。说起这次经历,小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真没什么特别的,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我也没有多想,觉得这样能缓解病人的痛苦,就去做了。我想身为医护人员,无论谁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这样做的。」

八九个小时,公里,出诊护士的一天

郭丽莎是一名年出生的护士,从年至今,医院急诊科做护士,主要负责出急诊,输送病号、协助医生处理病人伤口、为病人输液、做检查等护理工作。作为一名90后,她说因为工作稳定,工作性质以”救死扶伤“为主,家里人很支持,自己也愿意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

从上午7点半到深夜10点,郭丽莎一直奔波在出急诊的路上,其中来回一个多小时的长途出诊有4次,在救护车上停留的时间有八九个小时,出行距离达公里。

90后护士有担当,困难面前不犹豫

90后护士拄拐打石膏上班

今年,一张年轻女护士驾着双拐在科室奔走,打着石膏为患者做治疗的照片,被网友纷纷点赞“好敬业”。医院后湖院区整形美容科25岁的护士徐露。徐露说:“科里很多同事也有难处,我们是一个集体,我能分担的就尽力帮着分担点。”

勇敢抓小偷,厉害了小护士

年8月17日早上,一场行窃医院综合楼2楼的风湿免疫科更衣室发生,所幸被经过的90后护士小敏(化名)发现。她勇敢地拖住小偷,最终在科室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协助下,成功将其抓住。

90后护士有能力,管理技术样样通

90后护士长临床很常见

李莉目前是艾诺体检的一名90后护士长,已经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很多人总会抱怨护士工作很累、经常熬夜,但是李莉的生活格言则是全力以赴的做好每一件小事。早上6:45,护士长李莉像往常一样来到体检中心,穿好护士服,对着镜子仔细整理仪容仪表。上班前,会召开个5分钟晨会,安排下今天的工作内容。

还有在平舆县妇幼保健院,有一个叫响的护士群体——院VIP产休区护理队伍,年组建以来,连年获评全院先进科室,年荣获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党员示范岗”称号。而这支队伍的“掌门人”,今年才26岁——她叫翟琳琳。

90后儿科小护士,75分钟打18个头皮针

医院儿科的一名90后护士,在科里号称「打针小能手」。1月30日,大众网记者跟随秀秀值班,见识了秀秀「针针见血」的真功夫:75分钟给18个孩子打了头皮针,其中还有6个是留置针。在这些孩子中,最小的只有25天,最大的也不过3岁,每一针都会哭闹一番,但是秀秀却淡定地一一化解,让每个心疼宝宝的妈妈长松了一口气。

还有很多90后走上不同的重要岗位——专科护士、带教老师、质控管理等等,90后已经成为护理发展的骨干力量。

90后护士有爱心,路遇急救勇上前

高铁上跪地救人

“曾经的你在火车上救了一个老奶奶,现在的我在高铁上救了一个老爷爷。”11月6日,医院的护士朱家阳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条信息。那个"你"就是朱家阳的父亲,随即父亲在女儿的朋友圈下面点了一个大大赞。原来,这位90后的护士在火车上,跪在地上半小时,为心脏骤停的老爷爷做了的心肺复苏还有不间断的人工呼吸,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下班路上施援手

9月27日中午12点10分左右,张嫡下班回家,在江津城区客运中心转盘处时,突然发现路中间仰面躺着一位老婆婆。张嫡立即下车,检查伤者情况。张嫡说,当时老人周围有大量的血迹,颈动脉已经没有搏动,瞳孔出现散大。张嫡身上的包都来不及放下,就直接跪在地上,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几分钟后,急救车赶到现场,医院抢救。

90后护士有特质,能创新有活力

护士手术笔记走红

去年,一份“护士笔记”刷爆朋友圈。娟秀工整的字体、手绘精致的解剖图、翔实的手术记录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思所悟……这些都出自90后护士王婷的“手术室上台笔记”,这样的笔记让网友们钦佩不已。

自此之后更多的护士手绘解剖图谱、护士手术笔记被发到网上,其中多数为90后护士所为。

漫画沟通更有效

“90后”护士多才多艺,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画画功底了得,临床中很多情况下,用专业术语和病人沟通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如果画成漫画,就好理解多了。

什么是前置胎盘,什么是产后出血?许多人并清楚,但准妈妈听到这些词却总会有些莫名的担心。近日,医院产科“90后”护士郭凌云自创漫画,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及简短的对话,将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故事展示得一清二楚。

“三十六计”促沟通

“美人计”、“不烂舌”、“苦肉计”、“攻战计”、“连环计”……很难相信,这是一名90医院工作一年后,总结出来的护患沟通“三十六计”。医院机动护士李韶卿,也因此赢得患者和同事的一致“点赞”。

“捏”Q版同事为减压

一揉、一捏、一画,彩色的超轻粘土在手指交织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十分钟左右,一个头戴护士帽,手捧针筒的Q版护士便映入眼帘,活灵活现地展示着医生护士们的日常工作。这位用超轻粘土还原医护人员工作日常的制作者叫杨雅倩,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

最后,我想说的是:90后护士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离婚”我们没有那个精力;

“秃顶”不至于,掉头发很常见,可能是燕尾帽、夜班惹的祸;

至于“出家”,我们每天都在做善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来源:护理人整理作者:风轻雨

参加护士考试的亲们









































白癜风会传染么
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jt/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