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如何进行常规栽培,要掌握哪些种植技

羊肚菌别名羊肚菜、狼肚菜、蜂蘑、阳雀菌、羊雀菌、包谷菌等,因其形态似羊肚而得名。在分类上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真菌。一、羊肚菌的生长条件。◆营养羊肚菌菌丝体在多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能利用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麦芽糖等作为碳源。可利用硝酸钾、硝酸铵、尿素、天冬氨酸等作为氮源。木材、松针、麦芽、苹果及壳斗科植物的提取液,对羊肚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人工栽培时注意调配好培养基中的有关营养成分,即可满足生长要求。◆温度菌丝在3℃~28℃均能生长,最适18℃~22℃,低于3℃停止生长,高于28℃停止生长或死亡。子实体在10℃~2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15℃~18℃。低于15℃或高于18℃,不利于子实体正常发育。但一定的昼夜温差10℃~15℃可促进子实体形成。◆湿度羊肚菌适宜在土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阶段对土壤含水量要求不严,含水量在30%~70%均能生长,但以60%~65%为最适宜。含水量超过70%,菌丝生长停止;低于55%时,菌丝生长纤弱。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适宜的空气湿度为75%~95%,但以80%~90%为最宜。◆光照营养生长阶段不需光照,菌丝在暗处或微光条件下,生长很快,光线过强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一定光照。羊肚菌子实体有较强的趋光性,其子实体往往朝着光线方向弯曲生长。如覆盖物过厚或树林过密、过阴及全天太阳直射的地方,都不适宜子实体生长。最适宜“花花阳光”照射。◆空气羊肚菌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无明显反应,在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对空气十分敏感,若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子实体生长无力,它与绿色植物共生时生长十分健壮。因此,人工栽培时,除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外,若能与蔬菜、花卉等植物兼作套种有利高产。◆PH酸碱度适宜羊肚菌生长的pH与大多数食用菌基本相同。培养基或土壤的pH为7.0~7.5之间。若pH降至3.0以下或高于9.0以上,菌丝则停止生长或死亡,羊肚菌不适于酸性环境,若pH为5时,则不易产生子实体。二、常规栽培技术◆栽培季节羊肚菌野生时,多于春末夏初发生在林中潮湿地上及河边沼泽地上。是春季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其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2℃,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18℃。因此,各地应根据本地气温条件确定栽培季节。一般黄河以南地区,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出菇。长江以南地区可适当提前20天左右播种;黄河以北及西南地区,可推迟30天左右(即在4月中下旬)播种。◆栽培料配方羊肚菌栽培料主要采用固体培养基,这里收集部分配方,供栽培者选用。①栎树木屑70%,麦麸25%,白糖1%,石膏1%,细土3%,含水量65%,pH6.5(朱斗锡,)。②玉米芯40%,杂木屑20%,豆壳15%,麦麸20%,磷肥1%,石膏1%,白糖1%,草木灰2%,含水量60%,pH6~7(李树林、陈文强,)。③玉米芯35%,棉子壳15%,杂木屑20%,麦麸10%,北芪渣(中药材)或杨树根土20%,含水量65%,pH6~7(李素玲,)。④农作物秸秆、玉米秆或豆秸75%,米糠10%,麦麸10%,蔗糖1%,石膏1%,过磷酸钙1%,土壤2%,含水量65%,pH6.5~7.5(兰进等,)。⑤杂木屑40%,棉子壳35%,麦麸20%,磷肥1%,腐殖土3%,石膏%,含水量65%,pH自然(丁湖广,)。⑥棉子壳75%,麦麸20%,石灰1%,石膏1%,腐殖土3%,含水量65%,pH自然(宋丽光,)。◆配料与装袋任选以上配方一种,按常规配制。羊肚菌人工栽培方式是以熟料袋为主,因此多采用塑料袋(也可采用罐头瓶等容器装料,作为长菇载体)。采用装袋机装袋(每台每小时装~袋)。装袋量因基质不同差异较大,木屑为原料的因材质硬软有别,棉子壳为原料的,子壳附着棉纤维多少有别;玉米芯、甘蔗渣、豆秸粉等较为疏松。◆灭菌要求培养料装袋后进入灭菌工序。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压强0.兆帕,灭菌时间视培养料性质,分别控制在1.5~2.5小时。大规模栽培采用常压灭菌,按灶体大小和容量,一般~袋/灶的,其灭菌时间以点火上℃后,保持20~24小时,中间不掺冷水,不降温,达标后卸袋冷却。◆接种培养料袋灭菌后,冷却至30℃以下,按常规接种。接种后,搬进室内养菌,在适温条件下培养30~40天,菌丝长满袋;若气温偏低需50天长满袋,经后熟培养20~25天,再转入菇棚出菇。养菌管理主要控制好以下五点。①恒定适温培养室内温度调控至15℃~18℃,最适合菌丝生长。在适合的培养基和恒定温度范围内,菌丝日平均生长1~1.6毫米。秋末冬初气温偏低,如果培养室温度低于10℃,应人工增温,可采用空调或电热等设施提升温度,防止低温阻碍菌丝正常生长。②保持干净培养室保持清洁卫生,要求干燥、不潮湿,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若湿度偏大,可在地面撒石灰粉除湿。③遮光培养菌袋培育期间,门窗应挂窗纱或草帘遮光,但要注意通风,不能因避光把培养室堵得密不透风,造成空气不对流。④通风换气经常开窗通风更新空气,如果通风不良,室内二氧化碳沉积过多,会伤害菌丝体的正常呼吸;同时,也给杂菌发生提供条件。尤其是在秋季高温时,如果不及时通风,会使室内菌温上升,对菌丝生长发育不利。⑤翻堆检查菌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4~5次,第一次在接种后6~7天,以后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翻堆时做到上下、里外、侧向等相互对调。翻袋时认真检查杂菌,在菌袋料面和接种口上,常见有花斑、丝条、点粒、块状等物;其颜色有红、绿、黄、黑不同,这些都属于杂菌污染。也有的菌种不萌发,出现枯萎、死菌等,通过检查分类处理。◆出菇管理将养好白菌袋脱袋后于菇房地下或床架上出菇,也可在室外利用林荫地作畦排袋出菇。①菇房排袋出菇。先将菇房或床架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毫升加高锰酸钾1克进行密闭熏蒸。将菌袋脱袋后排于菇房地上或床架上。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上铺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菌袋逐个排于其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菌袋40个。排完后喷轻水1次,覆土3~5厘米,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30天后可长出羊肚菌子实体。②阳畦排袋出菇。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排水便利的林地作畦,畦宽厘米,深15~20厘米,长度不限。整好畦后轻浇1次水,并用10%的石灰水浇洒畦床内,以杀灭害虫和杂菌。排袋方法及覆土等同室内排袋要求。只是底层不必铺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病虫害防治羊肚菌在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阶段都会发生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清洁卫生。播种前对菇房或场地进行灭菌杀虫处理。后期发生虫害,在子实体未发生前可喷除虫菊或10%的石灰水,以利杀灭害虫与杂菌。◆采收羊肚菌从子实体出现到成熟一般需10~15天,当子实体颜色由灰色变为金黄褐色菌、帽网眼充分张开,由硬变软时,表示已经成熟,即可采收,如不及时采收,很快就会被虫蛀蚀,最后留下菇体躯壳。羊肚菌的成熟时间参差不齐,必须分批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菌柄,左右轻轻摇动连根拔起,注意不要损伤周围幼小羊肚菌。采大留小,可持续采收1个多月。三、羊肚菌的种植前景。该属全世界已知的约有28种,我国已知的18种。我国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山西、江苏、云南、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也有分布。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产量最多的是云南和四川,每年收购干品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其次是陕西和甘肃。质量最优的是山西吕梁地区和甘肃的迭部县,其产品肉厚、柄短,气味香浓,深受外商欢迎。羊肚菌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24.5%,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8%。羊肚菌性平,味甘,有健胃补脾、益肾补脑、理气化痰之功,并有抗肿瘤的功效。羊肚菌货源紧缺,价格坚挺,国内收购价干品每千克在~元以上;国际市场每千克达美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值得大力发展生产。总结羊肚菌的价格较好些,有一定的种植前景,掌握以上常规的种植方法,科学的进行种植,能种植出质量好产量高的羊肚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hc/12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