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过骨折经历的人应该都不陌生,但是打石膏也不是只有骨折病人才需要的,而且打完石膏都有哪些要注意的你都知道吗?
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比打石膏更好的办法你知道吗?
什么情况下需要借助外部固定物固定?
骨折
骨折是比较严重的外伤,非常疼痛,骨上附着的肌肉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或因为肢体本身的重量作用以及原来的重力作用,会导致骨折断端错开移位。而骨折的愈合又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借用外部的固定物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正确位置,防止它再移位。
石膏绷带用熟石膏的细粉末撒在特制的沙布绷带上卷曲而成。使用时把石膏绷带浸入水中,无水硫酸钙吸水后逐渐变得十分坚固,能够对骨折起到有效的外固定作用。打石膏这种方法不仅廉价而且固定效果很好,操作方便,所以打石膏在骨折病例中的应用比较常见。
韧带软组织损伤严重
除了骨折之外韧带软组织损伤严重的也需要固定,当人体韧带软组织损伤严重时需要制动,所以也需要固定制动的作用。例如:踝关节扭伤。
按照最常用的西点踝关节扭伤分级系统,踝关节的扭伤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I级是指距腓前韧带牵拉而功能损失很小,踝关节活动不受限,没有机械不稳定的证据;
II级是指距腓前韧带部分撕裂伴中度的肿胀压痛,有轻至中度的不稳定和功能丢失;
III级是指ATFL±CFL的完全撕裂,伴有严重踝关节肿胀,淤血和功能丧失,踝关节不稳定严重,通常不能负重。
II级、III级损伤都需要制动。
通过打石膏来固定制动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肢体血液循环
骨折以后患肢会出现肿胀,有时就诊较早,肢体肿胀不明显,石膏外固定后肿胀继续加重,使得原本松紧适度的石膏变得过紧。
如果石膏固定后出现肢端皮肤青紫、发冷或感觉剧烈疼痛、麻木,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需及时联系医生,采取措施,或将石膏松解,或拆除石膏,重新固定。
抬高患肢
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后,应将肢体抬高约30度,以利血液回流及肢体肿胀消退,可用支架或枕头将患肢抬高。
寒冷季节应注意患肢保暖
石膏固定的肢体血液循环差,寒冷季节应防止冻伤,但不要在未干的石膏上覆盖毯褥。
按摩
每日2-3次按摩石膏边缘和受压迫部位的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压疮,手指蘸取酒精或肥皂水按摩可以增加润滑度哦。
打石膏要注意哪些并发症?
压疮
由于石膏没有弹性,如果患肢早期表现是局部持续性疼痛,不要轻易使用止痛药!否则会造成皮肤坏死!
血循环障碍
因术后肢体肿胀而石膏弹性较差,肢体受到石膏压迫易出现循环障碍。所以石膏固定后患者和家属应该严密观察石膏固定末端肢体(手足等)的变化,如果末端肢体出现皮肤苍白、皮肤温度降低、皮肤变青紫应该及时告知医师。
神经压迫
若患肢麻木、疼痛、感觉减退、不能自主活动但皮肤颜色和温度良好,提示神经受压。
注意:随着肢体消肿,可能出现石膏松动的情况,固定作用将会打折扣,因此石膏固定1周左右时,一定要找医生复查一下!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打石膏而使用医用外固定支具,这样可以消除打石膏所引发的并发症。
相比起打石膏,支具有什么好处?
1、解决了骨折肿胀变化造成的固定过紧或松动的问题
通过调整固定开口处距离,解决了因肢体肿胀变化带来的固定过紧或松动问题,也就解决了传统方式由于肢体肿胀或者消肿必须置换新石膏夹板的问题。
2、方便术后护理
剪开扎带取下支具进行术后切口检查或护理,护理处置后再装配上支具,用扎带紧固,使护理操作极为方便。
3、便于观察病情
透过镂空孔可观察到患肢因供血不良导致的皮肤颜色变化,早期预防创伤后并发症,解决了传统方式因闭合性方式无法观察患肢的缺陷。
4、清洁卫生
材料可速干,可更换衬垫。改善了皮肤卫生状况,可预防瘙痒症、皮炎的发生。易于清洗,通风良好,不会导致支具恶臭,不影响生活。
5、操作简单
穿戴式固定,快捷方便,医院均可使用。
曼纽科医用外固定支具按照人工力学设计,具有更好的适配性。更有利于医生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