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紫果蔬可以杀灭癌细胞 http://www.mxxshi.com/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115.html
中医药学是防病治病久经考验的医学科学,是未来科学才能认知的高级科学。但一些人在不懂中医科学性的前提下,从主观臆测的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之立场出发,衡量、检测、解释、实验、研究高级科学的中医药学,甚至不信、质疑、反对、取缔中医药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世纪巨大错误。应该从弘扬中华文化“中国梦”的愿景出发,用中医宏观理论汲取西医微观成果,衷中参西,优势互补,创建超级科学的新黄帝医学,实现21世纪人类医学科学的大提升大飞跃大突破!
一、破除西化桎梏汉唐中医再现辉煌
自从西学东渐,“西学中”应运而生。其基本信念是“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其笃信法宝是“实验中医”,其目标是西化中医。除了个别学者学得中医精髓外,西学中的主体是只懂中医皮毛的真西医假中医。他们大搞“实验中医”,反而将“阴阳升降”等理论的“不科学”通过实验而更加坐实,为“废医存药”提供了依据,导致中西医貌合神离,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西医为主中医从属、西医兴旺中医衰败、西医有话语权中医哑然失声的“两法并用或两法拼盘”。
《黄帝内经》视人体为社会,社会必然具有系统性,“藏象”(心肝脾肺肾胃胆等)就是巨系统,巨系统普遍联系为人体互联网,也就是人们口口声声所说的“整体观念”。中医药学是今日科学界未知的人体社会科学和系统科学(2—15)。因为未知,所以今日科学不能解释。科学无止境,允许不知不懂,但绝不允许不懂中医学的西学中们诋毁、污蔑、反对、取缔、篡改、西化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学!
西学中已经不是学术派别,而是“西管中”。他们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名义说:“脾位于腹中,在膈之下,与胃相临”,“肾左右各一,位于腰部脊柱两侧”…。于是,解剖学的脾脏莫名其妙地去“升举内脏”,肾脏“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一个荒诞不经的“拼盘中医学”面世了!⑴此书将藏象篡改为西医学的内脏,就推倒了中医学的高级科学之根基,从此陷入了“不科学”的万劫不复的绝境,永远成为千古不解之谜!藏象巨系统与人体互联网,必须用“思辨式论述”的方法去研究,却被西化派用“实验中医”所取代,使中医学变成了被封口缚手剥夺了话语权的实验对象“小白鼠”。“师带徒和自学成才”是中医学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被学院式培养法所取代,虽有大量所谓的中医毕业生,中医学却后继乏人。所谓的“医院”实际上是西医为主难觅中医。事实胜于雄辩,西学中是违背中医学规律性实施全盘西化中医学的与“中国梦”倒行逆施的迄今不知悔改的“西化派和西管中”!比如,中医学防控新冠肺炎瘟疫疗效绝佳,在西医没有特效药的危难时刻,中医药学防控此病的权利却被边缘化。幸亏国家及时扭转了西医主导、中医拼盘所致疫情蔓延的危急局势。
二、从认识肾精开始
《黄帝内经》说:“夫精者身之本也”,“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这是讲来自父母的“先天肾精”即基因DNA主遗传、主一生一世的生老病死。明·张景岳(—)说:“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形即精也,精即形也”。这是讲“后天肾精”指人体的基本结构物质蛋白质和细胞(形)。
“成形”时的肾精如同货币存入银库、粮食收藏粮仓,谓之“肾者主蛰,封藏之本…通于冬气”,“肾藏精和肾水”。《医方辨难大成》说:“盖精者血之变也,精即天一之水,藏则为精,行则为血”。肾精(蛋白质和细胞)是元气(生命原动力、活性活力)的载体。肾精处于“成形”态、休息态、静态时,元气潜藏,谓之“肾精”;处于工作态、动态时,元气释放,谓之“心血”。肾精变心血,谓之“精动为血、血动化气”。比如,抗体蛋白质和白细胞未激活时属于“肾精、肾藏精、肾水、冬气”;激活时元气释放(精化为气)谓之“心血、精动为血、心火、夏气”。先天肾精DNA主合成蛋白质和细胞。随之将元气遗传给了后天肾精。才有了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白细胞擒敌,酶蛋白催化等等“精动为血、精化为气”的生命活动。
原来蛋白质和细胞有“精、血、气、动态、静态”等多种生命态。原来西医学只观察结构与功能,而中医学则观察生命物质的多种生命态。当蛋白质和细胞成为生命态后,就从低级的简单的物质结构层次,一跃而为普遍联系的以生命态、巨系统和互联网为特性的高级人体科学。比如肾精与冬季和大静若水相联系,心血与夏季万物茂盛和火势向上相联系时,其内涵已经超出了人体,将人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联系为“互联网”。西医学研究蛋白质和细胞的结构功能谓之没有“上网在线”,中医学研究蛋白质和细胞之生命态和互联网谓之“上网在线”。在人体生命科学中,西医是低级阶段,中医是高级阶段!低级阶段的西医科学当然不知道高级阶段的中医超级科学!不知道就应该虚心求教中医,牢记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而不是崇洋媚外!
抗体、补体、白细胞是肾精,但他们不是各自为政,其合力形成了免疫集团军,学术名称是“肺胃主卫气主表”巨系统。其巡弋周身时蓄力待势的生命态,互联网术语称为“肾藏精、肾水、肾阴、坎卦、北方”。其激活后释放免疫活性,对病邪进行擒拿、吞噬肃杀的生命态、工作态,谓之“心血、心火、心阳、离卦、南方”。卫外固然重要,而人体社会的生产活动即后勤保障供应系统则称为“脾主运化”巨系统,将食物生产为元气(能量、活力)和建筑材料(肾精)。中医将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熟地川芎赤芍等用于复方之中,也是将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气血双补、活血化瘀等形成合力。
钱学森说:“中医理论是思辨式论述”⒃。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⒄。“思辨式论述”指大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普遍联系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的思维,然后做出决断、决策和认识的过程。“西管中”不知这是中医学赖以为生的规律性,用“实验中医”取缔了思辨式论述,否定了中医学之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属性,将高级科学的中医学导向了不科学的病入膏肓的绝境!所谓用西医使中医学现代化科学化及中西医结合,是没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论证的出自主观臆测的伪命题、伪科学!我们需要西医学的微观成果,但只能衷中参西,通过思辨式论述,将之拿到巨系统与互联网中去,使国家“中医为主,西医支持”的重大决策落地生根,实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黄帝内经》说:“天气通于肺”,“阳气者若天与日”。张聿青说:“胃为阳土,水谷至此,顷刻即消,吾身之一丹灶也”。蒋式玉说:“胃之纳,脾之运,皆火之运也”。认识到脾胃运化之“火”就是氧化。所谓“肺主气、肺主元气”,包括吸入氧气、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生成了腺苷三磷酸ATP(原动力)全过程,笔者称“肺主线粒体氧化”。氧化过亢则肺胃热盛,右寸关脉象滑数,知母黄柏石膏类清之。氧化疲软,肺胃气虚,人参五味子麦冬类补之。白细胞是肺胃卫气,强化氧化而升高体温肃杀病邪,但壮热不退则损伤自身,在新冠肺炎中用石膏就能清解过氧化之肺胃之热。
张景岳说:“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百姓细胞热情饱满的生命态谓之“气血旺盛”;消极怠工则“气血两虚”。黄芪、人参、当归等能促进蛋白质和细胞“精动为血、血动化气”,谓之大补气血。西化派称“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⑴。用实验室方法的“脏器血液”,否定了思辨式论述的“藏象血、肾藏精、精动为血”等高级科学!
“上火”是老百姓的口头语,一是指蛋白质和细胞工作时激动亢进的生命态,谓之心火肝火;二是指肺胃腐熟氧化亢进的生命态,谓之肺胃之火。“有诸内必形诸外”,表现为口舌生疮、心烦意乱、着急上火、尿黄便干等等临床症状。“实验中医”不能解释属于巨系统和互联网的“上火”。大智若愚,将自然界的阴阳上下水火等引入人体,这才是真正的高级人体自然科学!
“气”就是能量(包括生物电、磁力、红外线等)、生命力、活力活性、功能、信息物质组成的巨系统。比如血液渗透力和肾小管的再吸收都能吸水入脉,糖原分解为血糖,向大脑供血供氧供糖,甲状腺素促进代谢,酶的催化,氧化作用,心脏的工作,血压的维持,骨髓向血液供应血细胞,白细胞卫戍守边,生长发育等等,都是蛋白质和细胞生命力之“天天向上、朝气蓬勃”的态势,谓之“肝主升”巨系统,又称为“中气(中流坻柱之气)”。“气”源于肾精之“精升化气”而属于“肾气”。凡生命运动属于脾,故中气也称脾气、脾主运化、脾气升举内脏。凡上升之“气”属于“火”…,这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巨系统和互联网。中医之宏观与西医之微观本来就是一家人,但中医学界读死书和中医动不得及西医学界自视极高不向中医低头弯腰,是今日我国医学科学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致命性痼疾。
三、合力
人类社会之抗击外敌、生产商贸外交等等活动,无不是群体合力所为。病毒入侵、卫气免疫、生产能量等等人体问题也是群体合力。老祖宗认为人体是百姓和官员组成的社会,必然普遍联系而具有社会性和系统性,从而形成了群体与合力。“生命态、藏象、互联网”就是群体合力的学术表达。所谓“心肝脾肺肾、阴阳表里虚实、风寒暑湿、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等等,都是藏象巨系统、互联网与合力。因此,研究人体群体合力之普遍联系的超级科学,谓之中医药学!其研究方法是思辨式论述。这是令今日科学界瞠目结舌的新科学!务请大家明白,人体医学科学分为“无网”之西医学和“上网在线”之中医学两个阶段。西医学也说联系,比如白细胞与抗体有协同合作关系,但是这如同朋友邻居之间的小联系,没有形成普遍联系的巨系统和人体互联网。西医所说的胃肠道是消化系统就是错误的,胃肠道只是消化的起始阶段,真正的消化活动在全身细胞中进行。而且还包括白细胞对病菌病毒的消化。后者被中医学普遍联系为肺胃主受纳腐熟巨系统。西医学长于病原体、人体细胞之形质的研究,将之纤细毕呈、原形毕露。但是,西医学不知道人体的细胞百姓们会形成群体合力。新冠肺炎病毒因气候环境和人体寒热虚实之不同,所致瘟疫可有寒热轻重之不同。所用中医方药具有寒热虚实的多样性。据悉,新冠肺炎多有表现为寒湿浊毒者,用藿香、半夏、苍术、厚朴、石菖蒲之类芳香化浊、通降肺胃,可以取效。因为中医药是针对敌我态势的实时情况,调动人体合力与敌决战。这些方药不一定对病毒有杀伤力,但一个方剂就是一个团队合力,与人体互联网的合力相会,形成了不利于病毒生存繁殖的大环境以及自我修复的向愈态势,从而取得疗效。
四、辨态论治与师带徒
中医之辨证论治的“证”就是生命态,即辨态论治。比如,痈肿(病菌感染之脓包病灶)之“红肿热痛”症状、牙痛等就是“上火”,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治疗法则,虚证实证寒证热证等等,都属于生命态、巨系统与互联网。生命态内涵多种运动变化的因素,同一个患者的今日明天,生命态是随时变化的,态变治亦变,辨态论治也是变化的。所以学生必须跟老师边临床边学习,谓之“师带徒”。而学院式培养法,是离开了患者和临床及辨态论治的“纸上谈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不会辨态论治只懂中医皮毛、只会答题晋升职称做实验的“西学中、西管中”的接班人。愈是实验,愈是坐实了中医不科学和“废医存药”的合理性!愈是大量毕业所谓的“中医接班人”和批量生产“国医大师”,中医学愈是衰败愈是后继乏人!凡不研究中医理论的所谓“中医研究、实验中医”不属于中医学!中医执业证书法,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自学成才之路完全堵死了。将“师带徒”之路用“非法行医”的“紧箍咒”搞成了“蜀道难”。民间的诸子百家社会精英和“师带徒”开拓进取、献身中医,才是中医理论创新的活水源头!没有了民间儒医大师们的声音,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必然出现“冰封现象”!中医要复兴,必须回民间,中医是鱼,民间是水,这是中医学规律性的头条!
五、肺胃之津
中医学的津液之说,到了清代有了长足的进展。庆云阁说:“胃主四肢,为津液之主”,何廉臣说:“胃主一身之津液”,“盖湿热一症,肃清肺胃…”。唐容川说:“肺中常有津液”,“津液虽生于肾,布于肺”,“肺之津生于肾中”,“治胃中即是治肺”。王旭高说:“肺胃位高,治宜清肃”。高上池说:“治肺而胃与膀胱皆在治中”。黃元御(—)则将心肺胃看成了同一个主右降的巨系统⒅。“肾上连肺”,肾精在肝主升作用下“精升为津”,生成了津液。津液归属于心肺胃右降巨系统。在心的领导下,肺胃主表主肃降主右降下行主布津,于是津液四布于全身。津液是元气的载体。
核酸、蛋白质、糖原、脂肪是“肾精”,其分解产物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胺类、生物肽、钙钾离子、介质递质、各种活性因子(如免疫因子、凝血因子、信息因子)等,谓之“肺胃之津”,中医称“分解、释放、激活”为“升”。肺胃之津具有“滋养滋润”的“滋阴”作用和“津升化气”的“肝脾主升肺胃主降”作用。钠离子在血脉则能升水,下流血脉之外则成水饮;钾离子潜藏细胞则能藏精,上溢血脉则成虚火,故钠宜升属于肝脾,钾宜降属于肺胃。钙离子主收缩而属于“肝主收升”,阻抑钙通道则属于“肺胃通降”。其中有专司传递信息的“递质、神经化学传递”,中医学称“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指人体的通讯系统,如同“快递、邮差、通讯兵”,为“心神明”之决策(决断)提供信息。比如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谷氨酸、内啡肽等,在“心主神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作用属于肾阴。肺胃之津及“胆府递质”是命门肾气的直接释放者,启动一切生命活动⒆!中医经络学之“左病右治”等必有某种通讯物质。黃元御将“六府”精简为“肺胃之府”,当然包括“胆府”。张聿青说:“肝主左升,胆主右降,肝升则化为心血,胆降则化为相火”。肺胃之府以降为顺,就包括胆府通讯的顺利传递。传递阻滞则肺胃失降而心火上炎。
六、命门之气就是基因学
病毒病菌侵入人体后,释放“腐熟之气”以吞噬消化人体,病毒还盗用人体精血(核酸)复制它的核酸。幼龟出壳就明白直奔大海是唯一的希望。非洲草木种子一遇雨水,在短时间中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它明白旱季即将来临,必须争分夺秒完成生命周期。精子天生会游泳,且明白要争先恐后找卵子“相亲”。鳜鱼“千里寻根问祖”回到出生地。白细胞能识别记忆“陌生访客的脸谱”…。凡此种种,说明了生命体天生有一种顽强求生、延续生命、繁衍生命的先天本能或意念(颠覆了只有人才有意识的观念)。中医学谓之命门,是“肾气”中攸关生命本源之气,指先天肾精DNA、后天肾精蛋白质和细胞之一脉相传、一气相贯的生命原动力(原气、元气),简称遗传基因DNA元气轴。实验室能生产“牛肉”,植物人能生命不绝,皆命门之明证也。
成书秦汉的《难经》说:“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张景岳说:“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简明中医辞典》说命门之火“是生命本元之火…,对人身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中医之“补肾疗法”如左归丸右归丸、汇仁肾宝、全鹿丸、六味地黄丸等,就是东方老祖宗创造的高级科学的“命门干预”!老年人、久病体虚者通过调理命门肾气,就可以健康益寿。
七、心与肾是“方位学”
清·柯琴说:“是心肾为一身之大表里也”。中医学的“心”是“藏象”,指“中心(里)”,“肾”指“四周(表)”。心肾交济,表里互生,故“心部于表,肾治于里”;“心主血脉,肾主水液”。动脉血由里向表灌溉四周,“心阳心火”如太阳普照大地,细胞得养;静脉血由表向里回流中心,肾水宜升,地阴上滋天日。如此天地循环,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太极圆”。心火主降而生肾,肾水主升而生心,“心肾交济,阴平阳秘”。血脉之运输功能,属于“脾主运化”;血脉之灌溉功能,属于肺主宣降主布津。《黄帝内经》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肺气宣降则营血出卫达表,微血络得以灌溉四肢末梢和血脉外细胞组织,肾小球得以滤过尿液,汗腺得以发汗;胃肠道得以下行运动。脉为血之府,胃主受纳通降则“心脏与脉管”容纳血液并且运动血液。高血容量则胃受纳太过,会胃气上逆而恶心呕吐。冠状动脉堵塞,胃脘部会有疼痛痞满堵塞症状,用桂枝枳实厚朴瓜蒌薤白之类通降肺胃,则血脉布达,冠脉宣通,这又何尝不是肝气疏泄肺气宣发?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描述了称为“奔豚”的病证。“气从少腹上冲心”,“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伤寒论方解》说:“水饮停潴和精神激动也可能发生‘冲逆’”。一个上焦为心下焦为肾的重大中医理论问题正在孕育之中。
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抗利尿激素等,在上焦心阳虚弱时,偏亢为“寒水之气上冲”,而能“升水升压”,属于下焦“肾气”。临床可见一种寒湿性高血压,其脉沉紧舌苔白腻,是脾肾阳虚“寒水之气上逆”的“寒证”。用附子、肉桂、桂枝、茯苓、白术类崇阳抑寒、健脾利水治疗之。唐容川说:“炙甘草汤所以有桂枝以宣心火”,陈修园说:“桂枝振心阳,以退其群阴,如离照当空,则阴霾全消而天日复明也”,《伤寒论方解》说:“桂枝与甘草同用,能通血脉,平冲逆,制悸动”。认为上焦心阳可镇下焦肾寒上逆。由此可见,“心”指“中心、上、阳、火”,“肾”指“四周、下、阴、水”。中医学将自然界的“上下内外”之方位学、四季消长、昼夜节律等引入人体,是实至名归的高级人体自然科学!
八、肾阴是控制性和稳定性
“心”主四肢运动而为阳,“肾”主控制而为阴。《黄帝内经》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指肾阴的控制性和稳定性,即运动之“稳准狠”,在于肾阴之拿捏要恰如其分、精准到位。肾阴是脾阴、胃阴、肝阴、肺阴、心阴之总称。比如,心脏β受体主心率、心力,属于“肝阳主升”。美托洛尔阻滞β受体“左升”,减慢心率、减弱心力,属于肝阴。黄帝们通过思辨式论述,知道人体之“闸门控制或刹车”至关重要,称为“肾阴”,早就将现代尖端科学之控制论(制动与滋养)运用于临床。
九、心肺胃合皮膜重大创新理论
《黄帝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抗体补体、细胞、受体等等都是“器”,它的“表面”谓之“皮膜”。皮膜指皮肤黏膜、细胞膜、细胞内膜、管腔壁等。笔者称“心肺胃合皮膜主表主受纳主通降主腐熟”。皮膜之本为“肾精”,皮膜之用为肺胃。病毒病菌从皮肤粘膜、呼吸泌尿胃肠侵入,脂质侵入动脉管壁,乙型脑炎病毒侵入大脑皮层,此皆外邪侵入,首犯皮膜,肺胃应答。正邪交争白热谓之“气分”,精血损伤、生命重要功能衰退溃败谓之“营分血分”。
肾上腺素被细胞“门卫”的皮膜接触和识别,启动了细胞之肺胃合皮膜主受纳主通降腐熟先天既定程序。一系列的酶系统(胃热)对肾上腺素通降腐熟,读懂了其“肝脾主升”的指令,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血糖得以升高。“受纳”指时空性,遍布全身的“细胞膜受体”“管腔皮膜受体”等,皆属于心肺胃合皮膜主受纳巨系统。“腐熟”指被受纳内容物在“肺胃之热酶系统”作用下,由“生”变“熟”,由“异”变“己”的过程。“通降”指受纳内容物向前位移。故半夏、陈皮、竹茹等燥湿(清热)化痰,通降肺胃,则递质恢复传递功能。痰者精津之变,津液、蛋白质与细胞三变(变性变态变形)谓之“痰”,如血脂属于肾精心血,但血脂过高则是三变,成为痰湿痰热病邪。若细胞增殖失控,则三变为癌症。白细胞本是卫士,若幼稚无功能的白细胞大量“精动为血”释放出来,就成为痰热病邪。新冠肺炎之磨玻璃病变也是三变之痰,痰阻肺胃咳嗽痞满…。血糖血脂升高、细胞增殖释放皆属于“上、火、阳、血热”,反之则气血虚、脾肾阳虚。
皮膜娇嫩,喜润恶燥。如线粒体内盛氧化之火,谓之肺胃之热。自由基过度氧化则肺胃热胜而灼伤皮膜,故需熟地、麦冬、石斛、沙参、知母、石膏等滋养“肺胃之阴”且清肺胃之热。五味子、乌梅、山茱萸酸敛则能保护皮膜。
十、奇人奇术濒临灭绝
陕西八旬老医张启兴的“葛洪炼丹术”,能使因车祸、战火之慢性骨髓炎患者快速痊愈无须截肢。北京奇人李建侠,用意念处理一碗清水,外敷内服,能让无法治疗的断骨奇迹般再生复常,能使麻醉药也难以止痛的癌症变软不痛。北京刘贤乾之内功发气碎石等多种“道医”绝技令人脑洞大开。甘肃兰州厚德堂将明代的眼科妙手五行针法挖掘光大。“半聪先生”的内功丹道修炼法,强身祛病,妙趣盎然。在惟西医为科学的全盘西化之下,任凭藏龙卧虎的民间绝学绝技自生自灭!与中医规律性无关的西医开发中草药资源的所谓“中医研究”却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
十一、中医要复兴必须“中学西”
百年前,唐容川和张锡纯首创了我国中医学界史无前例的“中学西”及其衷中参西!上世纪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用中医来化西医”的观点,新黄帝医学凤凰涅槃,“中学西”亮相登台!
此时的华夏大地,“西学中”及其“用西医来化中医”、“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及人们不信中医的舆论铺天盖地,成为举国之共识、金科之玉律!凡实事求是的华夏大众,虽目睹中医学身患“西化重疾”亟需抢救而痛心疾首却因“西管中”专权而一筹莫展。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医教授曼福瑞德·波克特说:“中医衰败了,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人不行了”,“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中医亡,则中国文化亡”(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