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豆腐内酯豆腐盐卤石膏豆腐冻豆腐

图源:视觉中国

大豆起源于中国,古称“菽”,

培育大豆在我国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每克黄豆含蛋白质36克多,

在各种食物里遥遥领先。

但是,黄豆无论直接煮食,

或炒黄豆和油炸黄豆都不容易消化,

能够被身体吸收的养分连一半都不到。

煮黄豆好一些,吸收率也只有65.5%。

而豆浆和豆腐就比较好消化,

其中85一95%的蛋白质能被身体吸收。

图源:视觉中国

豆腐,人人爱吃。

早点喝的豆浆、豆花、豆腐脑,

菜品里的砂锅豆腐、麻婆豆腐,

豆制品里的豆腐丝、油豆泡、豆腐干。

图源:视觉中国

豆腐的种类也非常多,

作为家常菜是必不可少的,

可煎、可炸、可炖、可凉拌、可火锅,

单是豆腐做的菜,

一个盛大的宴席还摆不开呢!

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要是家人让你买豆腐,

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种类,你分得清吗?

了解制作工艺

就明白各种豆腐名字的由来

豆腐是怎样做成的呢?

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

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

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形成了“胶体”溶液。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用凝固剂。

根据凝固剂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卤水豆腐

图源:搜图

卤水又叫盐卤,主要含氯化镁,

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

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

(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

母液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

卤水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

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

把水分析出来。

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

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

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谚语云: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2石膏豆腐

图源:视觉中国

石膏是硫酸钙,

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

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

成白花花的豆腐脑,

再经过挤压形成豆腐。

这种豆腐质地细腻、保水性好,

产量高操作又简单,

但豆香味不足,伴有石膏味。

#3内酯豆腐

图源:搜图

内酯豆腐,以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

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发的新型酸凝固豆腐,

含水量高,适合盒装豆腐,方便运输。

内酯豆腐可减少蛋白质流失,

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

且豆腐质地细嫩、有光泽。

用石膏做豆腐,

1Kg大豆只能生产3~3.5Kg豆腐,

而用内酯生产豆腐无黄浆水流失,

1Kg大豆可生产出5~6Kg豆腐。

但内酯豆腐不适合强烈翻动的烹炒,

且缺少豆香味,还略有酸味。

#4酸浆豆腐

我们曾经写过姚记酸浆豆腐,点击复习:

从种豆子开始,他坚持自然农耕23年,只为了让更多人吃上一块好豆腐!

何为酸浆?

即是将制作豆腐过程中压出来的浆水,

盛在一个专用缸内,

由自身的乳酸菌发酵作用而变酸即为“酸浆”,

酸浆中除了富含乳酸菌还含有发酵形成的维生素B族,

点浆水时用酸浆做为“引子”,兑清水点制而成。

图源:视觉中国

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浆,

循环使用,原汤酿原食,

过程中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化学物质。

酸浆能使大豆蛋白更好地产生交联作用,

用其点制的豆制品自然韧性丰盈,

豆香味浓郁。

同时避免了卤水/石膏寒性,

即使身体虚寒的女士老人也可以放心食用。

酸浆豆腐对很多高尿酸人士来说

更是福音,

现代检测实验证明

酸浆豆腐内所含嘌呤很低,

痛风病人也能放心食用。

同时从环保角度

酸浆豆腐几乎没有工业废水排入自然水系

因此,酸浆豆腐这一险些消失的古老工艺

近年来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yy/8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