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tlmymy.com/
声明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石膏出自《神农本草经》,在仲景方有20余处使用石膏,成为中医治疗高热及肺胃有热的首选药物,清代温病学家余师愚、吴鞠通以及民国医家张锡纯把石膏的应用推向了高潮。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孔伯华在《石膏药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之专药。”可见作用之力宏。
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⑤《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⑥《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⑧杨士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⑩《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⑩《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石膏可清解气分大热,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尤其是清末名医张锡纯十分推崇石膏,他说石膏“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其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又善清咽喉之热”。他用生石膏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即30g左右),如遇实热炽盛,则重用至四、五两(即g左右)。往往告诫热退不必尽剂。“善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石膏性微寒,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且其质甚重,六钱不过一大撮耳”。
近年来药物研究表明,生石膏可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有强而快的解热作用,但不持久:由于生石膏也可抑制汗腺分泌,故在退热的同时并无大汗现象,从而保证了退热不伤津,因此生石膏是一味较理想的退热药,尤其适用于儿童的外感高热。生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为可溶性高钙被吸收,使血钙浓度增加而抑制肌肉的兴奋性,从而起到镇静、镇痉的作用,有效地预防因小儿高热而致的烦躁抽搐,因此生石青实为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佳品。
小儿发热不论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热入气分的热证,用生石膏均恰如其分。大量实践也证实,石膏一味,在退热中极为重要,2-3岁者l0~15g,4-6岁者20—30g,7岁以上者20~60g。加水mL,中火煎煮20分钟。取药汁约mL,然后再加水mL,中火煎煮2O分钟,取药汁mL,将2次药液混合,待温后服用。2~3岁在~昼夜分为5次服完,4—6岁分为4次服完,7岁以上者分为3次服完。
如名医张锡纯用生石膏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即30g左右),如遇实热炽盛,则重用至四、五两(即g左右)。往往告诫热退不必尽剂。“善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石膏性微寒,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且其质甚重,六钱不过一大撮耳”。
高热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在遇到高热的时候,都可以用重剂石膏退热,无一不验!切记切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