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精选一岩一世界,一石一纪元地球

出品:妈妈发现+

ID:mamafind

研学文旅/营地教育/新知/优选

“好奇地球”,不仅可以培养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更能帮助适应未来《地理》课程的学习。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刘光萍教授建议,将现行中学《地理》课本改为《地球科学》,将地质学知识纳入中学《地球科学》课本。通过实地探索学习可以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孩子的兴趣和无限遐想的天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唤醒。无论是自然奇观还是背后的变化地球远比我们知道的更丰富、有趣

01

科考内容介绍

ScientificResearch

同样位于北纬25度附近,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终年积雪不化,而我们所在的珠三角四季如春?

课本会告诉我们:“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这仍然无法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为什么山变高,气温就要降低?——是时候用实践开启科学启蒙了。

孩子们将沿着山麓爬升,使用辅助仪器,采集特定点位的经纬、海拔、坡长。于古村汇合后,交换各小组的测量成果:计算温差,亲自验证气温垂直递减率。

//科考目标

1.尝试辨识经纬度,实地测绘地形线路图

2.实验理解:为什么“大气是一层厚厚的棉被”

3.数据分析:列举可能影响气温的地理因素

4.学习地理学中的因地制宜(聚落选址)

你能想象吗?地质半岛5.5公里长的海岸线其实是古火山遗迹的一部分。火山穹丘与海水的交界处,孕育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潮间带。

了解此处的地形概貌后,开启一场趣味赶海。有目的地采集不同种类的标本,海葵、沙蟹、贝壳…带着问题思考并观察地理环境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科考目标

1.调查潮间带生物垂直分布的地形原因

2.讨论总结:潮间带生物的两栖性&节律性

3.理解地理系统的整体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海边矗立的悬崖是否曾吸引你的目光?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有专业的学名:

“海蚀地貌”:岩石海岸被波浪、砾石、潮流等不断撞击、冲刷、溶蚀而形成的地貌。因海岸物质、侵蚀速度、地貌发育情况的不同而有具体差别。

“堆积地貌”: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可分为沙砾质、淤泥质、三角洲、生物海岸等。

沿着海岸线基岩漫步,于途中开展研究地质断裂、海蚀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地理科考。学会辨识局部小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并推理外力来源。

//科考目标

1.认识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力有哪些;

2.考察沉积海岸、侵蚀海岸的形成原因;

矿石,作为岩石圈里的最小单位,却是构建地学认知的启蒙导师。每位“小小地学家”将获得专属的标本盒,以有趣的闯关形式鉴定矿石,实验确认它们的硬度、光泽、解理。构建属于自己的宝石地图。

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独具特色的岩石标本,掌握三大岩石类型。充分运用费曼学习法巩固所识,将“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矿石循环过程讲解给同伴们听。

//科考目标

1.学习制作矿石标本,开展特性对比小实验

2.学习常见的三种岩石类型,能用不同标准分类

3.深入探究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对矿物的运用

“动动手、吹一吹、看一看”。亿万年前的岩石生命——鱼化石就在眼前。在导师讲解的同时距离观看化石的纹理,以石膏为粘合剂修补断裂处,全神贯注地进行修复。

//科考目标

1.学习“地质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掌握化石修复技能,了解古生物结构

3.认知:化石通常由什么岩石类型组成?

红树是怎样做到在海中呼吸的?学习划船技巧和安全事项,驶入湿地“植物王国”。邂逅在此栖居的白鹭和招潮蟹,了解红树根系发达的秘密。

//科考目标

1.考证:红树叶片上是否存在“沁盐现象”?

2.调查红树林形成与海洋地形气候的关联性

3.了解红树林对人类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野炊既有趣,又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自理能力。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劳动吧!完成烟火味十足的佳肴,在与自然最近的地方打开心扉畅谈,享受惬意亲子时间。

02

研学收获&目标

Whatwelearn

03

师资&住宿安排

Facuty&Ac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gaoa.com/sgjt/10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