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儿女心切,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孩子选择食品时,父母毫不吝啬。殊不知却被“健康食品”“营养食品”等标签所欺骗。昂贵的价格之下,实际上很多食品并不如厂家宣传的营养,有的不仅没有营养,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
除了“伪健康食品”,食用色素、防腐剂及包装材料中的某些化学添加剂等会干扰孩子体内激素生长和发育,增加儿童肥胖风险。家长们也要格外注意!
下面这些食物,花了钱还可能害了孩子!
1营养麦片
走进每一家超市,都能看到冠以“营养麦片”和“谷物营养早餐”的产品,这些产品多是速溶型,开水一冲即可,因此备受没有时间做早餐的人们的欢迎。另外,又因其味道香甜、口感软滑,受到众多女性、孩子以及老人的喜欢。
不过,广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赵泳谊提醒,这类麦片中通常添加了糖精、奶精、植脂末等成分,真正的燕麦很少,长期食用对健康无益,甚至有害。
市面上所谓的“营养麦片”产品,特别是速溶营养麦片,所含有的燕麦并不多,通常用玉米、小麦、麦麸、大米、糯米、麦芽等谷物混合,这些原料的营养价值都大大低于纯燕麦片。
2全麦面包、馒头
真正的全麦面包是用没有去掉外面麸皮和麦胚的全麦粉制作的,肉眼能看到很多麦麸,质地也比较粗糙,但有香气。不过,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许多全麦面包并非全部由全麦制成,看看配料表就能看出,许多“全麦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普通面粉,只是在里面少量添加全麦或麦麸。更为糟糕的是,有些所谓的“全麦面包”或“全麦馒头”甚至一点全麦都没有,只是添加了色素,让面包变成褐色而已。
由于真正的全麦食品口感并不好,于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会在全麦食品中添加过量的糖和油脂,这样口感和味道虽然改善了,但给身体增加了额外的负担,甚至抵消了全麦对身体的那些益处。
3粗粮饮料
各种品牌的粗粮饮料成为许多年轻人和孩子的早餐选择。粗粮饮料多数以“牛奶+粗粮”搭配,也有部分用粗粮混搭的形式。
真正的粗粮饮料肯定存在口感和味道的问题,于是商家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在饮料中添加了大量的增稠剂。例如某品牌的粗粮饮料中增稠剂就达5种之多。以海藻酸钠为例,它是一类亲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形成凝胶或提高食品黏度,故亦称凝胶剂或乳化稳定剂。但过量食用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智力发展也有一定阻碍。
4“水果”酸奶
形形色色的水果味酸奶颜色鲜艳、喝起来酸酸甜甜,口感非常美妙。但它的营养价值可能不如纯酸奶。这些果味酸奶大多是添加了糖精、香料,以便获得所需的颜色和甜度。即使添加了果肉在里面,也不会很新鲜,维生素C已经流失的水果吃了并没有多少好处。
所以给孩子们选购时,相对来说,纯酸奶比果味酸奶、乳酸饮料等更加安全和健康。若是想吃水果,最好还是直接去市场买应季、新鲜的水果。
5复原乳
食药监局曾发布了一则“复原乳”标注不醒目,诱导消费者的警告。
复原乳是在产奶旺季将牛奶收上来,因为旺季比较便宜,然后将一些没有卖出去的鲜奶制成奶粉,等到牛奶市场旺季的时候,再将牛奶卖出去。这个过程中,鲜奶自然就成了复原乳。
制作过程中流失大量营养,而且,由于复原乳的口感,实在是太差,因此,为了缩小这种口味差异,在加工时,添加很多食品添加剂成了必要的环节。那么,各位宝妈们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千万不要被宣传冲昏头脑。
6日本豆腐
豆腐是人们公认的健康食品,除了其优质的口味外,为人体提供足量的蛋白质和钙质也是他受人喜爱的原因。
但是,受人们追捧的日本豆腐,实话实说口感上很嫩,不输我们的豆腐,还去掉了传统豆腐的略微苦味。但其营养价值却是相差甚远的。
我们传统的豆腐是用石膏和卤水制成,富含钙和镁,日本豆腐则是用葡萄糖酸内酯凝固剂制成,不含钙也不含镁,可见日本豆腐在营养成分上明显不足。
7沙拉酱
喝沙拉酱等于“喝油”,其内含多为油脂,还有部分增稠剂、凝聚剂等成分,所以吃沙拉酱最好选择更为健康的替代品,比如水果沙拉可以用酸奶来制作,蔬菜沙拉可以用糖醋汁等。
以下六类添加剂家长们要格外注意!
双酚类化合物
双酚A等双酚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硬化塑料容器和金属罐的内衬,常见含有此类添加剂的物品包括塑料奶瓶、塑料水杯、外卖饭盒、罐装食品内壁涂层、桶装水容器等。
双酚A具有潜在生殖毒性,与人体内雌激素作用相似,会干扰孩子正常性发育,容易导致性早熟,并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目前,中国和欧盟国家已明令禁止儿童奶瓶、吸管杯、矿泉水瓶使用双酚A。广西营养学会理事、食品安全卫生专家方志峰建议,最好选择玻璃、硅胶等材质更安全的奶瓶和水杯;不用塑料餐具装食物及微波加热;罐装婴幼儿食品也应尽量少吃。
邻苯二甲酸盐
该物质是工业生产中使塑料和乙烯基管变得更柔韧的增塑剂,会影响男童生殖器正常发育,导致女童过早发育,增加儿童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邻苯二甲酸盐接触过多还会增加男性睾丸癌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年,美国已禁止在宝宝长牙期牙咬胶等儿童护理产品中使用邻苯二甲酸盐。其他含邻苯二甲酸盐的物品包括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洗发液、沐浴露、摩丝、指甲油等个人护理用品。专家建议玩具要选择更有安全保障的正规厂家的婴幼儿产品,尽量减少儿童接触劣质塑料玩具和文具等用品。
全氟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防油、防污和防水作用,常用于食品包装、不粘锅、防水手套等产品中。其危害包括降低免疫力、出生体重和生育能力。
研究表明,全氟化合物还可能影响甲状腺、代谢、消化等系统,对肌肉控制、大脑发育和骨骼强度也不利。长期接触该物质还会增加肥胖儿童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另外也会降低接种疫苗的药效。专家建议,少用防水和防油食品包装,尽量少用含全氟化合物的用品。
高氯酸盐
这种化学添加剂是一种新型污染物,主要是防止茶叶、果蔬、谷物、肉制品、某些奶粉或米粉等干性食物产生静电。其危害包括扰乱甲状腺功能,严重影响婴幼儿大脑正常发育。
过多摄入此类添加剂容易导致发育迟缓,智商偏低。专家建议,确保孩子饮水健康,不让孩子接触未彻底清洗的果蔬,选择质量安全的大品牌婴儿奶粉和婴儿米粉。
人工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着色剂(人工色素)比天然色素更鲜艳,不易褪色,价格更低,因而广泛使用于果汁、饮料、甜点和饼干等多种加工食品中。
多项研究发现,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多种常用人工色素会加重儿童多动症症状。而饮食中严格控制人工色素之后,多动症儿童病症明显减少。专家建议,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尽量避免食用含有人工色素的加工食品。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此类化合物多用于保存食物和给食物增色,罐头、香肠、热狗、咸肉、火腿、熏肉等腌制和加工肉类中含量最多。过多食用这些化学物质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影响体内血氧传输能力,还会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专家建议,孩子平时少吃罐装食品和加工肉食;为了母婴健康,怀孕期间要尽量少吃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
避开添加剂的五条重要建议
①多买新鲜果蔬或冷冻果蔬,减少加工肉食摄入量;②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盛食品或饮料,避免微波加热,防止有害物质进入食品。同理,也要尽量避免将塑料制品放进洗碗机;③尽可能使用玻璃或不锈钢替代塑料制品;④避免使用回收代码为3(邻苯二甲酸盐)、6(苯乙烯)和7(双酚)的塑料容器;⑤拿取食物前后应彻底洗手,彻底清洗所有不削皮的水果蔬菜。综合北京青年报、生命时报、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