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传说很早以前,神州华夏之南有座天灵山,浓荫覆盖,云雾缭绕。天灵山下住着一个贫穷的砍柴娃,他手脚勤快,心地善良,对父母很有孝心。砍柴娃的爹娘在世时,他忍饥挨饿,把卖柴的钱买来一点食物都供奉给父母。爹娘死后,无钱安葬,他就把父母合葬在天灵洞里,自己在洞里守孝三年。
有一天砍柴娃砍柴回来,发现山洞里有白晃晃的光,进洞一看,从洞穴里长出一条洁白的长块块,像馒头一样,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砍柴娃壮着胆子,用舌头舔了一下那东西,觉得又香又软,味道可口,心中大喜,就一节一节地截取,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说也奇怪,不管他怎么吃,那东西老是那么长,一直到他吃饱了,才一下子不见了。第二天,砍柴娃回来,那个东西又出现了。从此,砍柴娃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回来再也不用为膳食发愁了。
时间一长,这件事传到了山下,被贪婪的财主晓得了,财主认为这是天灵山的“宝”,马上带领一批家丁上山夺宝。他们连逼带打,要砍柴娃讲出宝物所在。可怜的砍柴娃,怎么打他也不做声。
财主恼羞成怒,叫家丁在天灵洞附近掘地三尺,眼看要挖到砍柴娃爹娘的坟墓时,突然天灵山上旋风四起,电闪雷鸣,“哗啦”一个炸雷,洞里出现了一条雪白的长块块来,眨眼工夫就不见了。财主觉得有了线索,增加了雇工,使劲往出现雪白长块的地方继续挖,谁知挖一寸土反而长两寸,挖一尺长二尺,挖呀挖,风风雨雨,寒来暑往,挖了三年零六个月,累死了三千六百人,土越挖越厚,终究没有挖出这件宝来。
传说这洁白长块就是石糕,这石糕是砍柴娃的娘怜悯儿子变化出来的。它的味道甜美,是因为里面渗进了母亲的乳汁。后来,玉帝见狠心的财主太贪心,欺负穷苦人太残忍,令守山之神用厚土将这块白色的宝物盖了起来。从此,石糕就离地面几十丈深了,而且慢慢地变硬,成为今天的石膏。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
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本品气微,味淡。以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打碎生用或煅用。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本品性味辛甘大寒,寒能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泻胃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
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若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发斑发疹者,常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同用,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本品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暑热初起,耗气伤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身热、心烦、口渴者,常配竹叶、人参、麦冬等,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2.肺热喘咳
本品辛寒入肺经,善于清泄肺经实热,治疗邪热壅肺,咳逆喘促,发热口渴者,常与麻黄、苦杏仁、甘草等药同用,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3.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
本品能清泻胃火,可治胃火头痛,常与川芎等同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保命集论类要》);
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与黄连、升麻等同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
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常与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同用,如玉女煎(《景岳全书》)。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性味甘辛涩寒,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之功。用治溃疡不敛,常与红粉配伍,如九一丹(《医宗金鉴》)。
治湿疹瘙痒,可配黄柏研末外用。
治烧烫伤,常与青黛同用。
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煅石膏研末外撒。
生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
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阅读往期内容,请直接点击蓝色文字!
中药小故事——桂枝
中药小故事——芍药
中药小故事——甘草
中药小故事——生姜
中药小故事——大枣
中药小故事——葛根
中药小故事——杏仁
中药小故事——厚朴
中药小故事——附子
中药小故事——麻黄
中药小故事——人参
免责声明:本公共账号除发布的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如有侵权之处,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北京誠敬堂公益中醫診所邀您一起同行
往期回顾
?緣起?北京誠敬堂中医公益診所
诚敬堂新设烫烧伤科室---烧伤烫伤者福音---这是最温暖的地方!!一封烫伤患者的来信一封来自福建母子的来信一封来自患者母亲的感谢信一封来自北京患者的求医心得分享神奇的烫伤膏---诚敬堂中医诊所神奇的烫伤膏---辽宁锦州烫伤患者诚敬堂中医雷大夫:给老年失眠患者的靠谱建议!诚敬堂中医雷大夫:请告诉父母(2)安寝十要,有效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